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被指名不副实

  中评社北京8月23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近日签署生效,内容涉及医疗保障、清洁能源、税收等方面。尽管民主党人声称,该法案将使联邦赤字缩减约3000亿美元,却受到多方质疑。有分析指出,该法案虽以削减通胀为名,但从其具体内容和出台过程来看,方案更多的是盯着短期选举利益,很难真正缓解美国当前的高通胀等经济困境。

  计划资金规模大幅缩水

  《通胀削减法案》意图在未来十年内削减约3000亿美元联邦赤字并创造约7400亿美元财政收入。根据该法案,美国联邦政府将在气候和清洁能源领域投资约3700亿美元,目标是到2030年将碳排放量减少40%;在医疗保健领域投入约640亿美元,以降低处方药价格、强化医疗保障。法案还包括对部分大企业征收15%最低税,并加大对富人群体和实体的查税力度。

  《通胀削减法案》备受关注,但被指名不副实。今年3月以来,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均超过8%。7月份CPI同比上涨8.5%。通胀持续加剧,令美国民众愈发感到钱包吃紧。不少美国经济学家认为,该法案不会对解决通胀问题产生实质性影响。据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预算模型估算,该法案会在未来几年将通胀率降低约0.1个百分点,“这在统计上几乎与零没有区别”。无党派的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认为,该法案不会降低通胀水平,只会对今明两年美国的通胀产生“微不足道”的影响。

  分析指出,这一法案虽然被包装为当下应对通胀的“良方”,但不过是对美国政府去年提出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重建更好未来计划》的重新包装。当时,“计划”不仅遭到共和党议员反对,就连民主党内也有关键议员担忧大幅“放水撒钱”会让通胀加剧,因此表示反对。随着美国通胀持续高企和国会中期选举临近,民主党在压力下达成内部妥协,“计划”经改头换面后被重新提上议程,资金规模也大幅缩水。

  《华尔街日报》将法案描述为“气候、医疗健康和税收一揽子法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等一些美国媒体将该法案直称为“大规模新开支法案”。《纽约邮报》评论说,“比荒谬的错误命名更糟糕的是,《通胀削减法案》对于降低通胀水平毫无作用,而数千亿美元的新税收将重创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