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助企纾困传递三种政策信号
政策信号一:政策措施落地见实效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北京市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共分为5大部分共34条。包括:广泛开展助企纾困服务、全面提升企业网上办事服务水平、着力优化企业开办和经营许可审批、大力支持企业拓展业务加快发展等。深入梳理《若干措施》后不难发现,在当前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在深刻呼应“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中央总体要求的前提下,《若干措施》对当前恢复社会经济发展传达了三种明确的政策信号,即:政策措施落地出实效、突出“办好一件事”和赋予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昨天的发布会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即34条助企纾困措施就是为了落地见效,也必须落地见效。“企之所望,政之所向”,北京青年报记者梳理《若干措施》发现,至少在四方面显示出“落地”的制度设计。
走访纾困举措落地
《若干措施》原文:开展全市“防疫情、稳经济、助企纾困”走访服务活动。各级领导分区域、分领域、分行业、分类别走访企业。重点加强对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等方面政策的宣传解读,帮助企业享受到纾困政策,指导企业复工达产,支持企业新业务、新机构、新项目加快落地。
解读:昨天的发布会上,市发改委副主任戴颖就全市开展走访活动的效果进行发布。戴颖披露,6月份以来,各部门、各区、各街乡镇领导按照分区域、分领域、分行业、分类别,广泛开展走访,市、区两级已走访企业9980家,解决问题诉求5759件,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政策等方面加大宣传解读力度,帮助企业及时兑现纾困政策,指导协调企业复工达产,支持企业新业务、新机构、新项目加快落地。下半年企业拟开工重大项目41个、投资额20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