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观察:防汛救灾发布会聚焦应急能力建设

国新办举行防汛救灾工作情况发布会(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北京7月30日电(记者 徐梦溪)伴随着强降水和台风来袭,我国多地遭遇极端天气,一些地区损失惨重,尤其是七月中下旬河南地区的暴雨和洪灾,牵动了全国人的心。7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防汛救灾发布会,对近期的防汛防台工作做了详细的情况介绍。记者注意到,发布会总结最新经验,对我国极端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应急能力建设方面十分坦诚,给出多项具体方案。

  “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现在正处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河南省包括郑州市后期还有可能有强降雨过程,还有可能会迎来新的洪水。”发布会,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兼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直言不讳。

  周学文详细介绍了接下来我们将面对的严峻气候形势。他指出,预计8月底前,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南北各有一条雨带,其中北方雨带主要位于京津冀大部、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西部、吉林西部和辽宁西部;8月中下旬上述地区有发生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可能。部分江河流域可能发生较大洪水,后期可能还会有多个台风生成登陆影响我国,并有可能北上。前期发生洪涝的东北、海河、黄淮等地区江河底水高、土壤饱和,再遇强降雨有可能形成流域性洪水,还可能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中小河流洪水、城市内涝等灾害。

  对于近期北方出现的严重洪灾,周学文总结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北方地区常年不来大水,干部群众防汛抗洪经验不足,工程体系比较薄弱,以及病险水库、堤防险工数量多。

  根据发布会介绍,对于下一步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主要从三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对天气的监测预警工作,短临的预报预警非常重要。第二,做好应对预案的准备,各个行业、各个地方都需要有一整套应对各种灾害的预案,并且要进一步检视预案,让预案具有实战性和可操作性。第三,落实责任,特别是行政首长负责制,把责任体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落实落细,能够真正遇到极端天气迅速进入岗位,下沉一线,全力做好应对工作。   具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五项措施:

  一是进一步强化责任措施落实。指导各级防指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和指导督促作用,发挥各行业主管部门专业优势,细化落实防汛救灾应急机制,衔接好防抗救全链条,解决应急预警响应不联动、不落实问题,做好极端情况下的应急准备。严格执行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重点压实基层一线的责任,关键时期责任人要下沉一线,切实抓好“最后一公里”的落实。

  二是进一步强化监测预警和会商研判。针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滚动预测预报,及时发布预警,特别是要做好短临预报预警,确保预警信息到村、到社区、到户、到人。组织滚动联合会商,发挥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专业优势,精准研判风险,周密部署防范。

  三是进一步强化人员转移避险。针对山洪灾害、城市内涝、中小河流洪水风险区,及时果断转移危险地区群众,落实好“转移谁、谁组织、什么时转、转到哪去、转移群众服务管理”五个关键环节,坚决防止人员转移后擅自返回造成人员伤亡。提前组织台风影响区域船只回港避风,做到船靠港、人上岸,确保人员安全。

  四是进一步强化抢险排涝救援。统筹消防救援力量与央企及社会力量,强化与军队协调联动,提前在薄弱地段、险工险段等重点部位预置抢险救援力量。对江河堤防、水库塘坝等加强巡查防守,努力做到险情早发现、早处置,避免发生重大险情。细化城市防洪防涝措施,严防人员伤亡。

  五是进一步强化救灾救助。扎实做好“灾中灾后”的群众救灾救助工作,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及时修复受损的城市供水、供电、通讯等重要基础设施,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支持地方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重点关注各类特殊困难群体,防止因灾致贫返贫。

  近期,河南因暴雨洪灾受损严重,让国人心痛。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我们可以预计到,未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大概率增多,如何应对极端天气,加强面对气候灾害时的治理能力,切实落实应急措施,以降低损失和保证人民生命安全,是我们要打的一场长期战役,也是一道必考题。

国新办举行防汛救灾工作情况发布会(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北京7月30日电(记者 徐梦溪)伴随着强降水和台风来袭,我国多地遭遇极端天气,一些地区损失惨重,尤其是七月中下旬河南地区的暴雨和洪灾,牵动了全国人的心。7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防汛救灾发布会,对近期的防汛防台工作做了详细的情况介绍。记者注意到,发布会总结最新经验,对我国极端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应急能力建设方面十分坦诚,给出多项具体方案。

  “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现在正处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河南省包括郑州市后期还有可能有强降雨过程,还有可能会迎来新的洪水。”发布会,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兼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直言不讳。

  周学文详细介绍了接下来我们将面对的严峻气候形势。他指出,预计8月底前,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南北各有一条雨带,其中北方雨带主要位于京津冀大部、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西部、吉林西部和辽宁西部;8月中下旬上述地区有发生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可能。部分江河流域可能发生较大洪水,后期可能还会有多个台风生成登陆影响我国,并有可能北上。前期发生洪涝的东北、海河、黄淮等地区江河底水高、土壤饱和,再遇强降雨有可能形成流域性洪水,还可能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中小河流洪水、城市内涝等灾害。

  对于近期北方出现的严重洪灾,周学文总结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北方地区常年不来大水,干部群众防汛抗洪经验不足,工程体系比较薄弱,以及病险水库、堤防险工数量多。

  根据发布会介绍,对于下一步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主要从三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对天气的监测预警工作,短临的预报预警非常重要。第二,做好应对预案的准备,各个行业、各个地方都需要有一整套应对各种灾害的预案,并且要进一步检视预案,让预案具有实战性和可操作性。第三,落实责任,特别是行政首长负责制,把责任体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落实落细,能够真正遇到极端天气迅速进入岗位,下沉一线,全力做好应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