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难民署主题书展在京举行
中评社北京8月21日电/据澎湃新闻报导,8月19日,世界人道主义日当天,联合国难民署(UNHCR)难民主题书展“流动的世界,不变的家”在PAGEONE书店北京坊店举行。
今年世界人道主义日的主题,是“众志成城”。据统计,现今全世界因战争、冲突以及灾难被迫流离失所者已上升至1亿,占全球人口总数的1%。此次书展旨在呼吁人们关注被迫流离失所问题,并纪念受人道主义危机影响的人们,以及向他们伸出援手的人道主义援助工作者。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Siddharth Chatterjee)在书展开幕式上表示:“作为联合国大家庭中的一员,联合国难民署一直处于人道主义一线,致力于应对紧急情况中最需要人性化处理的部分:人们被迫逃离暴力、冲突和迫害。值此世界人道主义日,我们再次回顾联合国人道主义工作的重要性、有效性和积极影响,而其中不能缺少难民署的贡献。”
联合国难民署“流动的世界,不变的家”难民主题书展,曾于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首次举办。为纪念世界人道主义日,今次以全新面貌再度呈现。书展精心选取并推荐了22本与难民相关的书籍:它们书写难民,也由难民书写。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在小说《追风筝的人》中,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曾如此写道,以拷问自己和世人的良知。而在波斯尼亚裔德国作家萨沙·斯坦尼西奇,在2019年摘得德国图书奖的小说《我从哪里来》的中文版封面上,拎出的一句话也令人唏嘘不已:我出生在一个如今已经不复存在的国家里。
就澎湃新闻记者现场观摩,这些书大都呈现了难民如何与苦难搏斗,如何生存并开始新生活的故事。如卡勒德·胡赛尼,以及“一位因争取教育而改变了世界的女孩”马拉拉·优素福扎伊等难民作家也早已为中国读者所熟知。作为故事的讲述者,他们在文字方面所展现的天赋让读者更加深切地体会到难民的生活及思考,特别是当人们瞭解到,这些作家自己就曾因战争、冲突和迫害被迫逃离家园时,这种感觉便更加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