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做好新时代科普工作
我国高度重视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实现大幅提升,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01年的1.44%增长到了2020年的10.56%,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但与此同时,第11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城乡差距达7.3个百分点,东西部地区差距为4.83个百分点,40至49岁、50至59岁和60至69岁年龄段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分别为8.42%、5.48%和3.52%。
面向新时代,我国要实现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从10.56%向15%的跨越,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必须进一步聚焦重点人群、适应时代特征、创新传播方式、协同多元主体。
要聚焦重点人群。对老龄群体的科学素质应当给予进一步关注,特别是面对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在广度、深度、速度、精度上不断拓展提升所带来的新挑战,要针对老年人的生活场景和行为特征,以终端产品的差异化设计提升智能技术的普遍适用性,以科学知识的普及提升老年人的风险识别能力,防范化解数据盗取、隐私泄露、算法歧视等问题对人身财产安全带来的危害,助力其跨越知识鸿沟、数字鸿沟、智能鸿沟,迈向智能时代,融入数字社会。
要适应时代特征。当前,开放科学已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流趋势和高端形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气候变化等事关人类共同命运的全球性挑战,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迫切需要搭建开放交流平台、推动知识信息共享、加速新兴科技应用,将先进的防疫抗疫经验、知识作为“公共产品”传播给社会公众,实现科学知识、方法、理念在公众特别是弱势群体中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为全社会提供系统性、高质量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