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把握东北振兴的优势与潜力

  中评社北京8月22日电/据光明日报报道,全面振兴是新时代东北发展的重大课题。读懂新时代东北振兴的信心和底气,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辩证思维,既要看“量”,也要看“质”,既要循问题思维看当前之“形”,更要从优势视角看长远之“势”。

  第一,红色文化资源赋能振兴发展。广袤的白山黑水,遍布着大量珍贵的红色记忆,蕴藏着发掘不尽的红色资源。比如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抗美援朝出征地、雷锋精神发祥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坚毅勇敢的辽宁儿女在党的领导下,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不朽篇章,形成了独特而充盈的辽沈红色资源。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东北抗联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劳模精神等伟大精神,其红色根基都在东北。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具有超越历史时空的巨大凝聚力与感召力,已经深深地融入东北人民的精神血脉,也必将凝聚起振兴发展的澎湃动力。

  第二,良好生态环境提升绿色发展。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在新时代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战略过程中,东北地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履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政治使命。经过综合治理,辽河流域水质优良率已达到良好水平,水质排名首次进入全国七大流域前三名;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覆盖率已达84%以上,1.79亿公顷天然林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森林抚育、补植补造、人工造林达178.4万公顷;通过地方立法形式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黑土地,筑牢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充分利用丰富的冰雪资源,发展冰雪经济,打造冰雪文化,把“冷资源”变成“热经济”,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凭借着生态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振兴成果,新时代东北振兴将更持续、效益更好、质量更高。

  第三,新旧动能转换锻造硬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北三省把增强创新能力作为推进振兴根本途径,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