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朝兵:积极塑造面向未来的中美关系
中评社北京7月23日电(中评社报道组)7月上旬,以“拜登政府对华政策与中国应对之道”为主题的中评智库思想者论坛在中评社北京总部举行。论坛由中评智库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李振广主持,七位中美问题专家学者围绕当前美国对华政策、拜登政府的3C组合策略、中美关系未来走势和中国的应对等问题深入交流。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外交室副研究员仇朝兵在本次论坛上表示,2021年1月20日,乔·拜登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其对华政策和战略已日渐清晰。从近期新任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拜登总统本人的相关言论大致可以看出,拜登政府对中国的基本认知及其在具体问题领域的立场,整体基调不够“友善”,甚至暗藏“杀机”。拜登政府虽然在有些议题上(如:气候变化、重返WHO、WTO总干事人选等)表现出与特朗普政府完全不同,但整体上基本上延续了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有些议题上还有些加码。
特朗普政府曾经把中国界定“修正主义国家”“规则和秩序破坏者”“一种长期和全面的挑战”“经济侵略者”等。拜登政府对中国的界定也很不友好。2021年1月19日,在其国务卿提名听证会上,安东尼·布林肯表示,他赞同特朗普政府的许多对外政策倡议,认为在所有其他国家中,中国对美国构成了“最大威胁”,特朗普政府对中国采取更严厉的态度是正确的。布林肯还表示,“中国正在公开追求在全世界的霸权”,“韬光养晦已成为过去,中国正更加咄咄逼人表示要寻求成为世界上真正的领导者”。2021年2月4日,拜登总统就任总统后第一次专门就美国外交政策发表演讲,并把中国视为美国“最严重的竞争者”(most serious competitor)。拜登总统说:“我们还将直接应对我们最严重的竞争者中国对我们的繁荣、安全和民主价值构成的挑战。我们将对抗中国不端之经济行为(economic abuses);反对其侵略性和胁迫性行为;抵制其对人权、智慧财产权和全球治理的攻击。”美国国防部长奥斯丁在多个场合称中国是一个“pacing competitor”或“pacing challenge”。
仇朝兵说,拜登政府官员在界定中国时,用的概念不太一样,但从他们具体的论述来看,本质是一样的。在贸易问题、香港问题、新疆问题、台湾问题、南海问题以及新冠疫情问题等影响中美关系的几个关键议题上,拜登政府不但延续了特朗普政府的政策,甚至还采取了一些进一步恶化中美关系的行动。虽然美国国内在对华政策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不同声音,但整体而已,美国对中国的基本认知已经定型了。
仇朝兵指出,由于中美关系面临着巨大困难和挑战,寻求中美关系走向“改善和发展之道”在当下尤为迫切。这事关中国和平发展所需要的良好国际环境,事关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繁荣与稳定。2021年2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先生在同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举行视频对话时说,中美合作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推动中美关系重新回到可预期、建设性的轨道,构建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大国相处模式,是中美面临的共同任务。”
仇朝兵说,面对中美关系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中美两国都需要采取更积极的姿态,直面双边关系存在的问题,理性看待两国之间的分歧,推动各层次有效沟通和交流,为中美关系走上“改善和发展之道”创造条件。
首先是寻找共同价值。中美两国分属不同的文明,拥有不同的社会制度,在价值观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中美两国之间没有共同的价值。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对利益的判断。价值观相同的个人和国家之间更容易相互认同和理解;价值观不同的个人和国家之间可能更容易出现分歧和误解。中美两国长期交往的历史也可以证明这一点。推动中美两国走向理性和积极互动之道,需要两国进一步挖掘共同的价值,同时推动对不同价值观的相互理解和尊重。这是推动两国关系积极发展需要开展的基础性工作,难度很大,但意义重大。过度强调中美之间价值观的根本差异,拒绝寻求两国共同的价值,无助于增进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
三是展开务实合作。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需要两国的合作,应对全球的挑战也需要中美两国的合作。对于存在根本差异和深刻矛盾的中美两国来说,合作必须是务实的:第一,两国需要尝试理解对方的合理关切,相互尊重对方的核心关切和利益,这是走向合作的前提。第二,不把不同议题挂起钩来处理,按照具体议题或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分别应对,该合作、能合作的领域和议题,不遗余力地推动合作;在不能合作、不能让步的领域,充分阐明立场,表明态度,寻求搁置争议,不使这些矛盾和分歧影响到能够合作的领域的合作。第三,合作应该以双方共同认可的规范或通行的国际准则为基础。
四是着眼问题解决。如前所述,中美关系面临着许多问题,两国在这些问题上的互动在塑造着中美关系的发展方向。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国际问题层出不穷,中美两国在互动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是正常的。面对中美关系已有的或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两国都应秉持“着眼于问题解决”的思路,处理这些问题。具体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累积两国间的信任,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也有助于两国在分歧问题上达成谅解和理解;解决问题的延宕,会破坏两国关系氛围,削弱相互间的信任,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两国间的相互认知和整体关系的发展,无助于塑造“可预期、建设性”的双边关系。
仇朝兵最后表示,总之,拜登政府近期对华政策宣示虽然流露出一些对华“合作”的味道,但“磨刀霍霍”的味道似乎更加浓厚。综合考虑美国的特性及其整体的对外战略和中美互动的历史与中美关系现状,对于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中国对拜登政府不能抱不切实际的幻想。当然,未来中美关系到底如何发展,并不取决于单个方面,而是取决于中美两国在各个领域和各种议题上如何互动。对中国来说,更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继续坚持做一个成熟、稳健、负责任的大国,用理性和智慧来积极主动地塑造中美关系。
中评社北京7月23日电(中评社报道组)7月上旬,以“拜登政府对华政策与中国应对之道”为主题的中评智库思想者论坛在中评社北京总部举行。论坛由中评智库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李振广主持,七位中美问题专家学者围绕当前美国对华政策、拜登政府的3C组合策略、中美关系未来走势和中国的应对等问题深入交流。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外交室副研究员仇朝兵在本次论坛上表示,2021年1月20日,乔·拜登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其对华政策和战略已日渐清晰。从近期新任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拜登总统本人的相关言论大致可以看出,拜登政府对中国的基本认知及其在具体问题领域的立场,整体基调不够“友善”,甚至暗藏“杀机”。拜登政府虽然在有些议题上(如:气候变化、重返WHO、WTO总干事人选等)表现出与特朗普政府完全不同,但整体上基本上延续了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有些议题上还有些加码。
特朗普政府曾经把中国界定“修正主义国家”“规则和秩序破坏者”“一种长期和全面的挑战”“经济侵略者”等。拜登政府对中国的界定也很不友好。2021年1月19日,在其国务卿提名听证会上,安东尼·布林肯表示,他赞同特朗普政府的许多对外政策倡议,认为在所有其他国家中,中国对美国构成了“最大威胁”,特朗普政府对中国采取更严厉的态度是正确的。布林肯还表示,“中国正在公开追求在全世界的霸权”,“韬光养晦已成为过去,中国正更加咄咄逼人表示要寻求成为世界上真正的领导者”。2021年2月4日,拜登总统就任总统后第一次专门就美国外交政策发表演讲,并把中国视为美国“最严重的竞争者”(most serious competitor)。拜登总统说:“我们还将直接应对我们最严重的竞争者中国对我们的繁荣、安全和民主价值构成的挑战。我们将对抗中国不端之经济行为(economic abuses);反对其侵略性和胁迫性行为;抵制其对人权、智慧财产权和全球治理的攻击。”美国国防部长奥斯丁在多个场合称中国是一个“pacing competitor”或“pacing challenge”。
仇朝兵说,拜登政府官员在界定中国时,用的概念不太一样,但从他们具体的论述来看,本质是一样的。在贸易问题、香港问题、新疆问题、台湾问题、南海问题以及新冠疫情问题等影响中美关系的几个关键议题上,拜登政府不但延续了特朗普政府的政策,甚至还采取了一些进一步恶化中美关系的行动。虽然美国国内在对华政策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不同声音,但整体而已,美国对中国的基本认知已经定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