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唯流量”不如高质量
日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就《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该意见稿对于行业组织及从业主体提出了自律要求,完善节目禁载内容,增加有关片酬管理规定,禁止开展收视率点击率等方面的虚假宣传等。
什么是真正的流量和热度?前不久,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纪念版《茶馆》上演,首开8K高清实时直播,便创下了5000万人次播放量的纪录。这部1958年首演的经典作品,如今在网媒力量的加持下,取得了流量和口碑的双丰收。
优秀作品必然带来流量,这才是正常的价值和市场逻辑,任何时候都不应本末倒置。互联网时代,流量成为高频词,几乎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到电影市场的票房数,再到网络内容的点击量……相关流量数据不仅是传播效果的评价尺度,而且成为用户选择产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流量即人气访问量,它应是一部作品或者一个平台内在价值的外化呈现。其真正价值在于真实、客观,与人气、热度、口碑和影响力等成正比关系。如今,各大公众号、直播电商、自媒体等大大小小的网络平台和主体,在共享知识、营销产品、人际社交、服务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衡量作品和平台的价值和传播效果,离不开必要的数据测算。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平台、机构和个人,为了谋求利益最大化,不惜弄虚作假甚至铤而走险,制造虚假的流量数据,致使流量偏离正常的价值轨道,走入“流量陷阱”之中。虚假流量引发的弊端有目共睹,冲破价值底线,违背诚信原则,影响的是用户决策,侵害的是行业生态,殃及的是社会公共利益。由此说,禁止收视率点击率等虚假宣传十分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