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侨联五年工作亮点回顾
8月10日,江门市第八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将正式举行。
五年召开一次的“侨代会”,承前启后,既有“五年的回望”,更有“五年的展望”。
五年来,各级侨联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依托侨乡资源优势,积极牵线搭桥引资引项目;围绕创新驱动发展,鼓励和支持新侨创新创业,打造“海创空间”“南粤侨创基地”。
五年来,市侨联联合法院打造涉侨调解工作品牌,做实、做强具有江门特色的涉侨纠纷调解工作机制,推进各县(市、区)建立“侨联法律顾问委员会”“侨务法律服务工作站”,组建特邀调解员为侨界群众提供优质法律、调解服务。
五年来,各级侨联组织以品牌活动为抓手,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拓展海外联谊。据统计,五年来全市侨联接访商务考察、探亲访友、旅游观光、寻根祭祖的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及社团2215批,合计62853人次。
五年来,各级侨联坚持问题导向,夯实工作基础。据统计,全市有侨联组织986个、党建带侨建点437个、侨胞之家246个,在海外侨胞联谊交流、维护侨利、便民服务、侨情收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发挥侨智
服务江门经济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青年文化创意暨人才创业创新分享会”“江港科技创新合作对接会”“江港携手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分享会”“江港携手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推介会”……一场场精心策划的盛会是我市各级侨联积极引领侨界服务江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集中体现。
五年来,我市各级侨联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聚焦“侨干实事”开新局,做好海外侨胞互联互通工作,开展“一站式”服务新侨、海归创业创新,积极引领侨界服务江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贸合作方面,抢抓RCEP机遇,承办了华商对接RCEP经贸合作江门峰会,推动成立全国第一个“RCEP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助力江门与东盟地区侨界商贸交流。截至目前,RCEP国家在我市累计设立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87个,累计实际吸收外资金额12.77亿美元。筹备中国侨商投资(广东)大会,摸查和筛选侨商投资和贸易项目88个,承接做好世界各地侨商到江门投资考察活动,利用侨资源推动双边经贸合作。
文化交流方面,近年来,全市各级侨联举办“亲情中华”夏(冬)令营等20多场文化交流活动,惠及海外侨胞30多万人次。据统计,市侨联自从2017年起每年承办“亲情中华”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活动,5年来共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泰国等1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华裔青少年参与,增强海外华裔青少年对“根”“魂”“梦”的认同。加强文化交流基地建设,推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五邑大学、恩平牛江镇、台山大江镇、开平塘口镇等5个单位先后成功申报“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开展侨文化挖掘与保护,深入学校、社区、乡村讲述银信(侨批)故事,举办“侨批文化与华侨精神研讨会”等。
此外,市侨联还积极加强海外传播工程建设,组建了中国侨都海外华文媒体联盟,设立江门市联海侨界媒体交流中心,与30多个国家(地区)74家侨界媒体建立联系,举办“侨界媒体五邑采风行”活动,向海外推送200多篇新闻稿件。加强侨刊乡讯工作,推动成立全省第一家地市级侨刊乡讯协会,打造以《中国侨都·江门》杂志为龙头的侨刊乡讯矩阵,积极推进侨刊乡讯优化提质,目前全市有60多家侨刊在广东省侨刊乡讯电子阅览中心和华媒“世界头条”,多家侨刊开通了视频号。
传递侨情
着力维护侨胞侨眷合法权益
江门市素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归侨侨眷和港澳台同胞眷属众多。如何保障侨胞侨眷合法权益、做好“侨”文章?这是市侨联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同时,拓展线上涉侨维权领域,市侨联与市司法局、江门五邑公证处打造涉侨远程公证服务系统,今年5月,五邑公证处成为司法部和外交部确定的全国94家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机构之一。打造了江门市涉侨“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起完善侨情资源数据库。此外,我市发挥侨团、侨领作用,在委内瑞拉、巴西、智利3个国家侨社团设立“侨爱南粤云平台暨江门市涉侨纠纷多元化解远程平台”;建立涉侨信访协调机制,打造“立体式”信访工作体系;建立侨联系统信访工作队伍,整合资源力量,构建“信访超市+外送服务”网络化工作体系,并在涉侨问题集中的地区设置侨务纠纷调解室,通过视频接访远程调处,妥善解决海外侨胞诉求。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各级侨联共处理来信来访3357件(次),涉及侨房权益、华侨回国定居、入学教育、困难救济等问题。我市还依托参政议政平台发“侨声”服务侨胞,近几年市侨联办理省、市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50多件。
解决侨忧
贴心服务侨界群体
近年来,我市各级侨联设立“归侨侨眷困难救助基金”“救助站”“侨心助学基金会”“老人食堂”等,加大对困难归侨、侨眷的帮扶,开展精准帮扶,贴心为侨界群体排忧解难。
如何当好侨界群众的暖心人、贴心人?市侨联依托基层侨联组织和海外侨胞国内亲属,开展“大走访、大排查”,慰问海外侨胞亲属和侨界代表100多户,帮助他们解决签证续期、驾驶证换发、侨胞子女上学、房产纠纷等一批“急难愁盼”的问题。
台山籍美国华人梅先生因疫情影响一直留在江门,在美国办理的银行卡又无法在国内提取现金,加上签证过期、年时已高不熟悉网上办事流程,不知道该怎样购买机票返回美国。梅先生向市侨联求助。经市侨联工作人员30多次沟通协调,梅先生最终获得中国签证延期并购买到返美机票。
高等学校国际学生招生工作调整政策后,恩平51名高三外籍学生不符合参加高考的条件,很多华侨家长为此心急如焚。江门、恩平两级侨联急侨界群众所急,多次举办外籍学生(高三年级)报读国际教育本硕双学位培训项目线上宣讲交流会,协调外籍学生报读国内院校,让侨胞充分感受到祖国及侨联的关爱。
此外,市侨联与各县(市、区)侨联还积极推进在国内的近2000名海外侨胞进行疫苗接种工作,广大海外侨胞纷纷点赞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江门、鹤山两级侨联协调56名留在鹤山的智利侨胞子女入读公办学校,解决困扰侨胞家长长达数月的难题。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江门市各级侨联还开展“侨爱心·光明行”白内障复明公益活动,帮助700多名困难归侨、侨眷眼疾患者免费进行手术治疗。
8月10日,江门市第八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将正式举行。
五年召开一次的“侨代会”,承前启后,既有“五年的回望”,更有“五年的展望”。
五年来,各级侨联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依托侨乡资源优势,积极牵线搭桥引资引项目;围绕创新驱动发展,鼓励和支持新侨创新创业,打造“海创空间”“南粤侨创基地”。
五年来,市侨联联合法院打造涉侨调解工作品牌,做实、做强具有江门特色的涉侨纠纷调解工作机制,推进各县(市、区)建立“侨联法律顾问委员会”“侨务法律服务工作站”,组建特邀调解员为侨界群众提供优质法律、调解服务。
五年来,各级侨联组织以品牌活动为抓手,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拓展海外联谊。据统计,五年来全市侨联接访商务考察、探亲访友、旅游观光、寻根祭祖的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及社团2215批,合计62853人次。
五年来,各级侨联坚持问题导向,夯实工作基础。据统计,全市有侨联组织986个、党建带侨建点437个、侨胞之家246个,在海外侨胞联谊交流、维护侨利、便民服务、侨情收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