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玩泥巴”的过程中让非遗活起来

  中评社北京8月3日电/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不久前,江西景德镇三宝蓬美术馆举行的“2022中国当代青年青花绘画邀请展”上,云南红河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教师谢凌峰的作品《生生不息》参展。参展作品是高72厘米、直径25厘米的花瓶,用建水本地陶土作坯,在传统建水窑青花的图饰上,加上红色印章。

  这个作品,是谢凌峰在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陶瓷创新设计研究中心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创作的,曾于2020年获得云南省工艺美术“玉溪文博·工美杯”一等奖。

  “遵循传统,打破常规”是谢凌峰在云南大学就读时,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吴白雨给他的教诲。

  吴白雨曾担心这个有点“单纯、幼稚甚至呆萌”“固执己见地坚持着对世界喜剧式的憧憬”的男生不一定能在云南传统陶瓷制作技艺这个行业中沉下心来。但是3年里,谢凌峰不仅全身心投入到云南青花技艺学习中,毕业后还怀揣着对云南陶瓷文化的热爱,前往云南建水县的红河职业技术学院紫陶学院担任老师,而没有回自己的家乡。

  在中国青年报社“温暖一平方”直播间接受采访时,谢凌峰说:“这个选择,是受导师吴白雨的影响,也是对云南陶瓷文化的迷恋。”

  吴白雨长期致力于云南传统手工制陶技艺实践与研究。在他的推动下,2007年以来,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先后在建水工艺美术陶厂设置了教学实践基地;在学院内建立了陶瓷实验室;在玉溪技师学院成立了“玉溪窑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云南陶瓷工艺文化研究和教学实践,以及玉溪窑青花瓷器复烧工作。2018年,云南大学紫陶传承基地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幷承担文旅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项目,对云南省陶瓷非遗传承人和从业者进行培训。

  多年来,吴白雨团队对建水紫陶、云南青花瓷器、华宁高温色釉陶器的传统烧造技艺进行系统研究,先后出版了一批专著,建构了云南传统陶瓷烧造技艺的基本学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