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都市圈提速,济南雄心呼之欲出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余寒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近日,《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正式印发,明确了接下来济南城镇化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其中提到,将以济南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编制实施都市圈发展规划;到2035年,现代化济南都市圈全面建成,同时,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
作为经济大省山东的省会,济南的雄心已呼之欲出。
同城化持续推进,将助力济南都市圈进一步“出圈”
在济南发布的规划中,其实对都市圈建设有诸多部署。
原因不难理解,自从2019年《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发布以后,都市圈建设就成为城镇化的重要抓手,也是中心城市集聚资源、做大做强的重要平台。比如前不久,发改委刚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就再次提到,有序培育现代化都市圈。
而近几年的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更是直接点名支持一些城市的都市圈建设。如《2020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到,“支持南京、西安、福州等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2021年是支持福州、成都、西安。
近两年以来,这些得到点名支持的都市圈,南京、福州、成都、西安都市圈,包括没有被点到名的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陆续得到国家批覆。
相较于这些已经拿到国家发改委批覆的都市圈,济南虽然没有被单独点名,在批覆时间上出现了落后,但这次媒体报导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济南市发改委消息人士表示,济南都市圈已跻身国家重点都市圈,争取尽快获批建设。
这传递了两个重要信息:其一,济南都市圈也是国家城镇化、都市圈建设的一个重点;其二,跻身国家重点都市圈,意味着都市圈规划获批落地已经不太远了。
根据此次城镇化规划,接下来将从基础设施互联、产业分工、公共服务、区域协同、同城化发展等方面,协同推进济南都市圈建设。比如在基础设施方面,建设以济南为中心的“米”字型放射通道和连接周边城市的环形通道,共建“轨道上的都市圈”。
此外,像规划提到的深化户籍改革,“探索推进省会经济圈户口通迁”等措施,也利好济南都市圈建设,“进了济南门,就是济南人”,这为济南的人口流入提供了便利条件。
接下来,在济南的辐射引领带动下,1小时通勤圈范围内滨州、淄博、泰安、德州、聊城等城市,将加速向济南靠拢,同城化的持续推进,也将助力济南都市圈进一步“出圈”。
都市圈建设全面提速,济南对“国中”势在必得
都市圈建设的全面提速,为济南的城市能级和综合影响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动力。对济南来说,都市圈建设得好,资源集聚效应就能充分发挥,竞争国家中心城市的筹码也会更充足。
值得一提的是,济南这次发布的城镇化规划明确提到,2035年,全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科创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文化中心全面建成,并且“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
“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提法。大家都知道,国家中心城市是城镇体系规划设置的最高层级,是相当有含金量的一个城市头衔。而国家先后批覆的“国中”一共有9个,明确提出争创目标的城市,更是多达十多个,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济南在前几年就提出了争创目标,但一直没有成功拿到入场券,而且在省内还面临着青岛对于“国中”申报资格的争夺。
但在2020年,济南就发布了《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这份文件从命名上,就很容易给人以一种济南已经获批“国中”的错觉。联系到此次“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的提法来看,不难看出,济南对于“国中”,可谓势在必得。
为什么济南如此有底气呢?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关键在于,“国中”城市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对其周边地区有很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而济南近些年在这方面的表现,可谓处于一个高速发展阶段。
比如在城市规模方面,在合并莱芜以后,济南成功实现快速扩张。2020年济南的地区生产总值成功破万亿元,迈入GDP万亿俱乐部城市,2021年则达到11432.2亿元。
在人口方面,七普数据显示,济南的城区常住人口达到588万人,成功跻身特大城市行列。2021年年末,常住人口达到933.6万人,未来有望实现千万人口大关。
一个万亿、一个千万,这都是竞争“国中”名额的重要支撑。
放眼山东和国内,济南有多重战略利好叠加
当然,济南的发展利好叠加,更体现在多项国家战略的加持下。比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战略地位升级,作为城市群内中心城市之一的济南,则拿到了“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定位,被委以重任。
另外,去年批覆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让济南收获了继雄安新区起步区之后的全国第二个起步区。
一方面,新旧动能转换,可以为济南的创新改革提供重要探索经验;另一方面,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设置在城市北部,让济南可以跨过黄河,实现城市发展空间的优化布局。
在山东省内,济南的地位也有升格的迹象。
众所周知,济南属于典型的“大省份小省会”,2021年的经济首位度,也即GDP全省占比不到14%,在省会城市中处在垫底的位置,以至于在2018年它还被点名“引领带动作用不够”。
不过,近两年来,山东方面已明确提出“强省会”战略,要大力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济南合并莱芜,正是在此背景下发生的。
而在国家中心城市方面,虽然山东之前曾经提出济南和青岛的双申报名单,但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似乎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去年发布的《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到,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二者的定位出现了差异化。
从做大做强省会城市的角度看,重点扶持济南去争夺“国中”,成功的概率在理论上确实会更高一些。毕竟,现在的9个国家中心城市,除了直辖市就是省会城市了。
一方面是强省会战略的大力加持,一方面是多重国家战略利好叠加、都市圈建设全面提速,对济南来说,哪怕这些不能帮它拿到“国中”的头衔,也会给城市发展提供重大机遇。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余寒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近日,《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正式印发,明确了接下来济南城镇化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其中提到,将以济南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编制实施都市圈发展规划;到2035年,现代化济南都市圈全面建成,同时,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
作为经济大省山东的省会,济南的雄心已呼之欲出。
同城化持续推进,将助力济南都市圈进一步“出圈”
在济南发布的规划中,其实对都市圈建设有诸多部署。
原因不难理解,自从2019年《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发布以后,都市圈建设就成为城镇化的重要抓手,也是中心城市集聚资源、做大做强的重要平台。比如前不久,发改委刚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就再次提到,有序培育现代化都市圈。
而近几年的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更是直接点名支持一些城市的都市圈建设。如《2020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到,“支持南京、西安、福州等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2021年是支持福州、成都、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