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补血”提升风险抵御能力
近两年来,各地陆续推出专项债用于补充银行资本的计划,拓宽了中小银行融资渠道,幷推动中小银行完善内部治理,健全内控机制。业内人士分析,中小银行资本充足情况需要重点关注,后续还需多举措缓解中小银行资本压力,提升其服务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专项债助力中小银行补充资本
前述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银保监会积极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加快推动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上半年,经国务院批准,已向辽宁、甘肃、河南、大连四省(市)分配了1030亿元专项债额度。
今年4月,辽宁省发行135亿元专项债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方案已经出炉。中国债券信息网显示,辽宁省于4月14日发行“2022年辽宁省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一期)”,计划发行量135亿元,期限10年期,所募集资金将由辽宁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依规注入丹东银行、营口银行、阜新银行、朝阳银行、葫芦岛银行5家银行,用于补充其资本金。
2020年7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随后,各地陆续推出专项债用于补充银行资本的计划。据银保监会今年1月披露,银保监会会同财政部门累计批复21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
从专项债资金支持中小银行的具体形式看,包括认购中小银行合格资本补充工具、间接入股、战略协议存款和可转股协议存款等多种方式。
“通过专项债补充银行资本金,体现了财政和金融政策的协同发力,拓宽了部分中小银行融资渠道。”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专项债资金来源稳定、资金规模较大,且资金利率和期限基本确定;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和退出方式,专项债有助于推动部分中小银行完善内部治理,健全内控机制,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以及防范潜在的道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