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加快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中评社北京7月25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如果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那么公共图书馆就是城市重要的文化支点。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力量,今天的公共图书馆不断“修炼内功”,加快数字化建设,馆藏资源进一步丰富,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从曾经单体的公共服务设施转变为集藏、借、阅、咨、视、听、创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

  丰富阅读打开方式

  走进四川成都的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二楼,墙上“边走边听万卷书”的标识提醒着读者已进入有声读物区。扫码、登录、点单、戴上耳机,便可开启“云端”听书之旅。

  成都图书馆馆长肖平说,如今的公共图书馆不仅是一个提供藏书和借阅的地方,更是一个将读者与知识、体验、创新力联系起来的场所。

  早在2004年,成都图书馆就建成了数字图书馆,经过多年积累,馆藏数字资源丰富。如今已有电子图书160万余册、有声听书10万小时、电子期刊3000余种、视频15万余集。

  当前,四川不少公共图书馆都持续推进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资源建设。比如攀枝花市图书馆从2019年启动建设了3个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项目;阆中市图书馆的数字古籍数据库将300余册古籍数字化。

  动态管理阅读数据

  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入口处有一块展示屏,实时动态更新著成都市22家公共图书馆的进馆人次、图书借阅人次、读者分析等数据。

  成都图书馆阅读推广部主任王承佳说,通过数字后台管理端,图书馆的各业务部门能够快速掌握馆藏资源的检索、浏览、借阅等情况,再综合研判,作出科学的采购和服务管理决策。

石头翻译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