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条西电东送“高速路”竣工
又一条西电东送“高速路”竣工
7月1日,途经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5省市,全长2080公里的白鹤滩至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以下简称“白鹤滩—江苏工程”)竣工投产。从此,位于川滇交界之处的白鹤滩水电站发出的绿色电能,仅需7毫秒便能到达千里之外的江苏。从西部山区到东部沿海,全线3万余名建设者克服了哪些挑战,工程又能带来哪些效益?记者进行了采访。
每年可输送的绿色电能相当于南京市半年的用电量
特高压直流,被称作“电力高速公路”,具有点对点直达、输送容量大、送电距离长、线路损耗低等优势。国家电网特高压部副主任种芝艺介绍,以白鹤滩水电站泄洪时每秒48米的最大水流速计算,江水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流到江苏苏州市大约需12个小时,但发出的水电通过特高压直流工程输送,只需7毫秒。
对我国来说,“电力高速公路”作用十分重要。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呈逆向分布,中东部地区能源消费量占全国的70%多,生产量占比却不足30%,重要能源基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形成了西电东送等能源流向格局。这就需要通过发展特高压,在全国范围内优化能源配置、保障电力供应。
白鹤滩—江苏工程正满足了这一需求。一方面,水电是清洁绿色可再生能源,四川水电资源丰富,技术可开发容量达1.48亿千瓦,约占全国总量的1/5。截至去年底,四川水电装机容量达8900多万千瓦,居全国首位。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强省江苏的用电需求也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