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1”恢复四成供气 欧洲能源危机难解

  中评社北京7月22日电/俄罗斯向欧洲供应天然气的“北溪-1”号管道21日结束为期10天的例行年度养护,于当天早上恢复供气,但供气量仅为满负荷运力的40%左右。

  新华社报导,分析人士指出,恢复供气暂时缓解了欧洲对其天然气短缺加剧的忧虑,但欧洲追随美国制裁俄罗斯招致的能源危机及其溢出效应远未消退,相关应对措施也面临重重困难。

  能源警报未除

  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发言人21日说,“北溪-1”号管道已恢复供气,但实现满负荷运转还需一段时间,目前每天供气量为6700万立方米,即与管道接受养护前的水平一致,为满负荷运力的40%左右。

  德国能源监管机构联邦网络局负责人克劳斯·穆勒在社交媒体上写道,鉴于60%的供气减少量和政治层面的不稳定性,“目前没有理由完全解除警报”。

  “北溪-1”号管道2011年建成,东起俄罗斯维堡,经由波罗的海海底通往德国卢布明,再经德国境内两条连接管道传送至德国各地及其他欧洲国家天然气管网,目前是俄罗斯对欧洲主要输气管道。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是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最大股东。

  本月11日起,“北溪-1”暂停输气,展开年度例行维护。而在6月中旬,俄气以德国西门子公司未及时交还俄气送修的涡轮机为由,将经由“北溪-1”号管道输往德国的天然气供应量减少近60%。西门子公司称,涡轮机被送到加拿大维修,但受加拿大对俄制裁影响无法交还。据悉,该涡轮机预计24日运抵俄罗斯。

  分析人士指出,鉴于“北溪-1”恢复供气后仍远未达到满负荷运力,且今夏酷热的天气推高了欧洲的能源需求,高度依赖俄罗斯供气的德国等欧洲国家需要努力寻找足够的天然气过冬,不排除这些国家届时可能实施能源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