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谈判桌上不应有西方的舆论骚扰
本轮会谈与上次相隔近4个月,这也是中印两军自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以来,谈判间隔时间最长的一次。会谈的推迟让一些西方媒体提前给会议下“诊断书”,称印度与中国存在巨大的实力“不对称”,双方的分歧“显而易见”,“几乎无法就讨论达成一致”。但事实证明,中印完全有能力处理好两国间的问题和分歧,18日发布的联合新闻稿就是对美西方舆论骚扰的一种间接回应。
中印边境对峙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这样的对峙不应该无止境地持续下去。但复杂的边界问题不可能“一步到位”解决,具体的谈判过程更是艰难而且漫长。中印都是有能力调动国家力量支持一场边境冲突的亚洲大国,两国人口超过28亿,在世界局势复杂动荡的情况下,对双方而言,将摩擦控制在最低烈度,对分歧保持足够耐心,显然要比“彻底解决边界问题”更具有现实紧迫性,也考验着两国的智慧。
需要警惕的是,中印边境不应有让外部势力打楔子的裂缝。每当中印军官准备坐在谈判桌之前,美西方舆论总是会有一轮集中的炒作。比如渲染“印度的困境”,或者使用激将法,宣称印度“害怕与超级大国对抗”,此前美方高级官员更是多次公开对所谓“中国霸凌印度”表达“担忧”,同时更是对印度在“印太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大吹特吹。这些都是华盛顿对新德里开展“追求攻势”的伎俩,是出于遏制中国的地缘政治需求而试图给它灌下的迷魂汤,但它的确在过去一段时间让一些印度精英感觉有点“飘”,甚至将中国保持边境地区和平稳定的愿望误读为可以利用的软弱。这是造成中印关系面临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印度坚持战略自主的传统尤其重要。俄乌冲突让一些印度精英冷静下来,开始重新思考国家利益之所在。比起前两年民族主义情绪泛滥,最近几个月印度国内有关修复中印关系的声音开始多了起来。此外,印度外长苏杰生最近公开反驳了借俄乌冲突影射中印关系的说法,表示印度完全有能力管理与中国的关系,明确表达不希望外部势力插手双边分歧的意愿。这一言论释放出的冷静和理性,将被证明是正确并且有利于印度国家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