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现场:“中环一笔”论坛聚焦变革新香港
中评社香港7月18日电(记者 梁帆)7月17日下午,由香港商务印书馆、零传媒、香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共同举办的“中环一笔”丛书发布会暨论坛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作为第31届香港书展中的一场大型讲座,吸引了大量观众到现场。
论坛通过线上直播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立足大视角,变革新香港”为主题,由财经节目主持人曾瀞漪主持。“中环一笔”丛书作者杨志刚、陈庄勤、屈颖妍、陈文鸿、刘澜昌、何汉权、潘丽琼、江迅出席了论坛并同现场观众分享了出书心得,共同探讨香港社会的现状。
“中环一笔”丛书由10本著作组成,从不同视角深刻剖析了香港问题。丛书包括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系前系主任雷鼎鸣的《龙鹰相搏——香港看到的中美政经关系》;香港浸会大学前协理副校长杨志刚的《花开瘟疫蔓延时》;民主党创党成员、律师陈庄勤的《沉默不螺旋》;作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理事屈颖妍的《支离破碎的世界》;珠海学院“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陈文鸿的《港人的国家观和世界观》;《明报》前副总编辑阮纪宏的《来生再写中间派评论》;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的《港人为何未能治港》;国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长何汉权的《教育,过眼不云烟》;快乐书房创办人兼总编辑潘丽琼的《黑暴未了,真凶是谁?》;《亚洲周刊》副总编辑江迅的《嬗变香港》。
屈颖妍表示,应该认清香港目前“支离破碎”的现实。但是,香港已进入新的时代,感激为香港发声的所有人,让世界知道今日香港不是刻板印象中那般。在今时今日,我们一行人可以齐心协力、理直气壮的做一名香港人、中国人。
刘澜昌认为,今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香港也回归了24周年,但再过4年也未必能让每一位港人多一间屋居住。“港人治港”是中央给予的方针,但香港人是否真正“自觉”过?香港是中美博弈的前沿阵地,不能“单枪匹马”式作战,社会根源与国际根源都不是孤立的。未来一定要在中央的支持下,认真去研究、解决问题,这样香港的未来才会前途光明。
江迅指出,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在香港国安法实施一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突出一个“变”字。他认为,“变”有三步,为“平乱”、“换班子”、“推出新政”。变革香港包含司法、教育、传媒,需在制度上去其糟粕,要改变“根”。
论坛最后时段,台上嘉宾一一回答了观众的提问,并在论坛结束后为在场购买丛书的观众提笔签名。
中评社香港7月18日电(记者 梁帆)7月17日下午,由香港商务印书馆、零传媒、香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共同举办的“中环一笔”丛书发布会暨论坛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作为第31届香港书展中的一场大型讲座,吸引了大量观众到现场。
论坛通过线上直播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立足大视角,变革新香港”为主题,由财经节目主持人曾瀞漪主持。“中环一笔”丛书作者杨志刚、陈庄勤、屈颖妍、陈文鸿、刘澜昌、何汉权、潘丽琼、江迅出席了论坛并同现场观众分享了出书心得,共同探讨香港社会的现状。
“中环一笔”丛书由10本著作组成,从不同视角深刻剖析了香港问题。丛书包括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系前系主任雷鼎鸣的《龙鹰相搏——香港看到的中美政经关系》;香港浸会大学前协理副校长杨志刚的《花开瘟疫蔓延时》;民主党创党成员、律师陈庄勤的《沉默不螺旋》;作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理事屈颖妍的《支离破碎的世界》;珠海学院“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陈文鸿的《港人的国家观和世界观》;《明报》前副总编辑阮纪宏的《来生再写中间派评论》;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的《港人为何未能治港》;国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长何汉权的《教育,过眼不云烟》;快乐书房创办人兼总编辑潘丽琼的《黑暴未了,真凶是谁?》;《亚洲周刊》副总编辑江迅的《嬗变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