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丽答中评:王沪宁讲话释出五大信号
中评社香港6月21日电(记者 段晓鲁)6月15日,第十七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门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出席并致辞。对此,闽南师范大学院圆山学院院长陈丽丽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王沪宁主席的致辞释放出五个重要信号:旗帜鲜明反“独”反干涉;以最大诚意推进融合、争取民心(尤其是青年);将统一事业置于民族复兴大局下推进;运用历史与法理强化“一中”根基;展现祖国大陆坚定做台湾同胞的坚强后盾和依靠。
陈丽丽表示,在民进党当局推出所谓“17项策略”、进一步限制两岸交流合作并污名化海峡论坛、恐吓阻挠台胞参与的背景下,约7000名台湾各界代表,包括政党代表、行业领袖、社团负责人及工青妇、科教文卫、农渔水利、民间信仰等领域嘉宾,无畏压力、毅然参与论坛,前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先生也首次率台湾青年出席。这充分表明,两岸交流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任何阻挠都无法阻挡。民进党当局的倒行逆施不得人心。两岸同胞的血缘联系和共同利益终将突破政治障碍,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陈丽丽表示,王沪宁主席在致辞中强调抗日战争胜利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是台湾光复80周年的重要意义,这是讲话中极具分量的情感与历史叙事。将台湾光复定位为“中华儿女的民族记忆和共同荣光”,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意涵。
陈丽丽指出,王沪宁主席在在致辞中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部干涉,既是对赖当局“阻融断流脱中拒统”分裂行径的再度严正警告,也是维护国家主权与台海和平稳定的战略定力体现。首先,这一立场直击赖清德当局“谋独”本质。赖清德以“反中抗中”策略破坏两岸交流基础,企图通过“修法限流”和“行政断链”切断两岸联结。王沪宁的明确表态划清红线,揭露“台独”分裂危害,同时以民族大义凝聚反“独”共识。
其次,强调“九二共识”是破解两岸僵局的关键钥匙。尽管赖清德企图以“泛安全化”操作封堵大陆促融声音,但两岸经贸、文化、社会的深度捆绑已形成结构性优势。大陆通过巩固“一中”框架下的融合路径,保持民间交流韧性,为和平统一积累动能。
最后,反对外部干涉彰显战略自信。面对美西方打“台湾牌”,大陆以实力为后盾,通过外交、军事、经济多维度控局,既震慑“台独”分裂挑衅,也向国际社会表明维护核心利益的坚定决心。
陈丽丽谈到,王沪宁主席的致辞具有鲜明的时代意涵和深远的战略考量。其强调“中华民族压不倒、压不跨、靠得住”,是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屡创辉煌的历史底蕴,以及在近代以来救亡图存、奋发图强的伟大斗争中所淬炼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内核。这既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强大精神感召,也是在岛内“台独”势力勾连外部势力分裂挑衅的背景下,对中华民族内在韧性、凝聚力和光明前景的坚定宣示,传递出大陆在关键历史关头的战略定力和必胜信心。
陈丽丽说,致辞郑重承诺作为台湾同胞的“坚强后盾和依靠”,并强调“携手共谋绵长福祉”。这是在国际格局动荡、外部势力干预加剧的背景下,祖国大陆明确传递了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任何形式“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定意志。成为台胞的“后盾”,成为血脉相连亲情的“守护者”,意味着大陆有能力、有决心挫败任何危害台海和平稳定、损害台湾同胞根本利益的行径,为台胞在乱局中提供强大的安全保障。“携手共谋绵长福祉”诠释了祖国大陆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不断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积极为台胞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便利,创造机遇和条件,共同分享国家发展进步的巨大红利。这种福祉是“绵长”的,与民族复兴进程紧密相连。
关于王沪宁主席呼吁“两岸青年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共同续写中华民族历史新辉煌。”陈丽丽表示,王沪宁主席提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两岸青年成为“民族复兴的同行者”提供了核心价值坐标。三者分别指向民族认同的深层构建、责任担当的精神锻造与发展机遇的现实基石,共同构成引导台湾青年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理论与实践框架。
以文化根脉铸牢“志气”之魂,是构建国家认同的根本路径。需在历史文化教育上正本清源,通过深度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密码,使台湾青年在“根祖脉”的追溯中完成“我是谁”的身份确认,唤醒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发展红利夯实“底气”之基,是增强内生动力的关键支撑。大陆需系统性创造机遇,让台湾青年在求学、就业、创业中真切感知并共享祖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红利与发展空间。这种利益共同体的构建,能将个体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民族复兴的宏大叙事紧密连接。
以制度性参与锻造“骨气”之韧,是实现深度融入的核心机制。“骨气”需在担当与实践中淬炼。应创新制度设计,开辟台湾青年参与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基层社会治理等可行通道,使其从民族复兴的“旁观者”转变为“贡献者”与“受益者”,在责任共担中深化命运共同体联结。
陈丽丽称,两岸青年融合需超越浅层交流,形成“认同—利益—责任”三位一体的整合机制。大陆青年应率先垂范,共促互鉴。当民族认同经文化根脉得以唤醒,发展红利为奋斗提供现实依托,制度性参与赋予责任担当的舞台,两岸青年的合力必将转化为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历史新辉煌。
中评社香港6月21日电(记者 段晓鲁)6月15日,第十七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门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出席并致辞。对此,闽南师范大学院圆山学院院长陈丽丽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王沪宁主席的致辞释放出五个重要信号:旗帜鲜明反“独”反干涉;以最大诚意推进融合、争取民心(尤其是青年);将统一事业置于民族复兴大局下推进;运用历史与法理强化“一中”根基;展现祖国大陆坚定做台湾同胞的坚强后盾和依靠。
陈丽丽表示,在民进党当局推出所谓“17项策略”、进一步限制两岸交流合作并污名化海峡论坛、恐吓阻挠台胞参与的背景下,约7000名台湾各界代表,包括政党代表、行业领袖、社团负责人及工青妇、科教文卫、农渔水利、民间信仰等领域嘉宾,无畏压力、毅然参与论坛,前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先生也首次率台湾青年出席。这充分表明,两岸交流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任何阻挠都无法阻挡。民进党当局的倒行逆施不得人心。两岸同胞的血缘联系和共同利益终将突破政治障碍,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陈丽丽表示,王沪宁主席在致辞中强调抗日战争胜利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是台湾光复80周年的重要意义,这是讲话中极具分量的情感与历史叙事。将台湾光复定位为“中华儿女的民族记忆和共同荣光”,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意涵。
陈丽丽指出,王沪宁主席在在致辞中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部干涉,既是对赖当局“阻融断流脱中拒统”分裂行径的再度严正警告,也是维护国家主权与台海和平稳定的战略定力体现。首先,这一立场直击赖清德当局“谋独”本质。赖清德以“反中抗中”策略破坏两岸交流基础,企图通过“修法限流”和“行政断链”切断两岸联结。王沪宁的明确表态划清红线,揭露“台独”分裂危害,同时以民族大义凝聚反“独”共识。
其次,强调“九二共识”是破解两岸僵局的关键钥匙。尽管赖清德企图以“泛安全化”操作封堵大陆促融声音,但两岸经贸、文化、社会的深度捆绑已形成结构性优势。大陆通过巩固“一中”框架下的融合路径,保持民间交流韧性,为和平统一积累动能。
最后,反对外部干涉彰显战略自信。面对美西方打“台湾牌”,大陆以实力为后盾,通过外交、军事、经济多维度控局,既震慑“台独”分裂挑衅,也向国际社会表明维护核心利益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