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美丽乡村?张孝德答中评
中评社北京7月21日电(记者 海涵)7月20日,中国记协在京举办港澳台媒体“记者沙龙”活动,邀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德,围绕“读懂乡村——乡村的价值与未来”主题,与港澳台媒体在京记者进行交流。在回答中评社记者提问时,张孝德表示,建设中国特色的美丽乡村其实很简单,不要瞎折腾、乱改造,应该使乡村具有十足的中国味儿。真正的中国特色美丽乡村应该是承载历史、传承文化的。
张孝德表示,建设中国特色的美丽乡村其实很简单,不要瞎折腾、乱改造,应该使乡村具有十足的中国味儿。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美”。美是有等级的,而“美丽”是其中最低的等级,再往上分别是“美好”、“美雅”、“诗意”、“禅意”,这些在中国古代乡村的建设中均有所体现。
张孝德说,真正的中国特色美丽乡村应该是承载历史、传承文化的。当然,如今我们可以用一些带来便利和舒适的现代化产物来装点乡村的外在,但是寻找文化和美感则是更为本质的事情。
他表示,中国特色美丽乡村的建设之路并不容易,因为我们需要先重新审视乡村、读懂乡村。搞乡村建设不能急于求成,要先读、先听、先看。
张孝德说,在乡村建设方面,其实大陆可以借鉴台湾的经验,因为台湾的乡建开始得比较早,更接地气、也更符合中华文化的大背景。我们应该推动两岸之间在乡村建设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包括民间交流和学术交流等。
张孝德表示,现在乡村振兴一个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使乡村和城市的人形成新的循环流动起来。当前,大家都涌向城市,但是物极必反,在未来总有一天,人们会开始向乡村社会回流。
他介绍,中国古代的乡村是这样一种模式:孩童时在乡村读书,长大后考取功名,老年后要“告老还乡”。返回家乡的人带回了钱财、文化、经验、人才,去滋养乡村,解决了城市和乡村二元对立,这就形成了古代乡村社会的一种自然运输机制。“中国古人是有很多智慧的,在乡村建设方面,我们不必刻意学习西方,踏踏实实与中华文明做对接就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