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镜头:桃园龙潭老市场活化 成文创基地

菱潭街兴创基地,成为龙潭的文化观光亮点。(中评社 黄文杰摄)

  中评社桃园7月17日电(记者 黄文杰)邻近桃园龙潭大池的菱潭街兴创基地,印有龙潭地景的彩绘灯笼高挂,空气中弥漫着出炉蛋糕的香气,不时还传出轻快音乐,令人难以想像这里是曾经荒废的龙潭旧第一市场美食街。星期假日更是涌入大量人潮,享受文创潮流品味。

  2016年,几位七、八年级的在地年轻人,以推动龙潭在地文化为目标,举办文创摊位与艺文表演结合的「硬颈市集」,当时掀起极高的讨论度,催生兴创基地的成立。

  2017年兴创基地选在过去龙潭最热闹的地区,第一市场落脚,并以龙潭旧名“菱潭”为名,集结20家在地文创品牌,为龙潭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文创能量。

  目前店家数量已将近50家,丰富类型包含艺文工作室、乾燥花、小农产品、绘本故事屋、甜点轻食等,让文创不再只是空泛的设计,而是让生活更贴近美好的一种方式。

  藉由这股改造热情,“菱潭街兴创基地”、“Fun假趣旅行”及“洄游创生”三个在地团队,把第一市场尘封十余年的地下室,前身是龙潭员工联合消费合作社,多数人叫它军公教,经过空间重启,变成“野菱蔓生”。

  在桃园市政府及青年事务局的鼓励与支持下,共同投入营运透过“阅读共学、数位培力与地方选物”,从老城区蔓延而生。

菱潭街兴创基地,成为龙潭的文化观光亮点。(中评社 黄文杰摄)

印有龙潭地景的彩绘灯笼高挂。(中评社 黄文杰摄)

邻近龙潭大池的菱潭街兴创基地,渐渐成为知名景点。(中评社 黄文杰摄)

菱潭街兴创基地,成为龙潭的文化观光亮点。(中评社 黄文杰摄)

菱潭街兴创基地,曾经是荒废14年的龙潭旧第一市场美食街,经过改造成为文化亮点。(中评社 黄文杰摄)

含艺文工作室、乾燥花、小农产品、绘本故事屋、甜点轻食等。(中评社 黄文杰摄)

菱潭街经营有成,已成为龙潭的文化观光亮点。(中评社 黄文杰摄)

龙潭年轻人打开尘封十余年的员工联合消费合作社,打造“野菱蔓生”空间。(中评社 黄文杰摄)

菱潭街兴创基地、Fun假趣旅行及洄游创生,三个在地团队组成野菱蔓生。(中评社 黄文杰摄)

以龙潭旧名-菱潭为名,成立菱潭街兴创基地,成为龙潭的文化观光亮点。(中评社 黄文杰摄)

菱潭街兴创基地,成为龙潭的文化观光亮点。(中评社 黄文杰摄)

  中评社桃园7月17日电(记者 黄文杰)邻近桃园龙潭大池的菱潭街兴创基地,印有龙潭地景的彩绘灯笼高挂,空气中弥漫着出炉蛋糕的香气,不时还传出轻快音乐,令人难以想像这里是曾经荒废的龙潭旧第一市场美食街。星期假日更是涌入大量人潮,享受文创潮流品味。

  2016年,几位七、八年级的在地年轻人,以推动龙潭在地文化为目标,举办文创摊位与艺文表演结合的「硬颈市集」,当时掀起极高的讨论度,催生兴创基地的成立。

  2017年兴创基地选在过去龙潭最热闹的地区,第一市场落脚,并以龙潭旧名“菱潭”为名,集结20家在地文创品牌,为龙潭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文创能量。

  目前店家数量已将近50家,丰富类型包含艺文工作室、乾燥花、小农产品、绘本故事屋、甜点轻食等,让文创不再只是空泛的设计,而是让生活更贴近美好的一种方式。

  藉由这股改造热情,“菱潭街兴创基地”、“Fun假趣旅行”及“洄游创生”三个在地团队,把第一市场尘封十余年的地下室,前身是龙潭员工联合消费合作社,多数人叫它军公教,经过空间重启,变成“野菱蔓生”。

  在桃园市政府及青年事务局的鼓励与支持下,共同投入营运透过“阅读共学、数位培力与地方选物”,从老城区蔓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