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期市价格影响力显着提升
多重因素导致市场降温
上半年,地缘政治局势、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与全球经济衰退担忧相继冲击全球期货市场,叠加疫情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在国际市场剧烈波动下,我国境内期市自身没有发生风险事件,行业的风控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22年5月份,我国期货市场保证金规模突破1.4万亿元。
从上半年整体看,我国期货市场活跃度和交易量均有所下降,二季度表现整体弱于一季度。2022年上半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成交额同比分别下降18.04%和10.08%。
具体看,前6个月上海期货交易所累计成交量、成交额同比分别下降33.23%和30.46%,分别占全国市场的26.88%和27.04%;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累计成交量、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45.28%和108.25%,分别占全国市场的1.76%和8.11%;郑州商品交易所累计成交量、成交额同比分别下降20.35%和12.96%,分别占全国市场的33.76%和17.36%;大连商品交易所累计成交量、成交额同比分别下降2.22%和3.52%,分别占全国市场的35.36%和24.32%;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累计成交量、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12.65%和下降0.46%,分别占全国市场的2.24%和23.17%。
“相对于金融期货市场的增长,商品期货市场成交规模处于下降中,这也是2022年上半年中国期货期权市场交易规模回落的核心原因,这与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见顶回落有密切关联性。” 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院长王骏认为。2022年以来,金融期货板块成交量同比增长12.65%,其中,2年期国债期货成交量和成交额增幅最大,分别增长92%和93%。同时,上半年股指期货中的中证500和上证50期货成交量同比分别增长20.7%和13.5%。王骏表示,这反映了中金所国债和股指期货受到国内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等机构投资者的日益重视和积极参与,以对冲今年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等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