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独强 全球经济承巨压
中评社香港7月18日电/美激进加息赢“反向货币战争”,连累各国通胀负债急升。
文汇报综合报导,美元汇价自去年底以来持续飙升,兑多种主要货币的升幅超过一成,形成美元独强的局面。分析指出,全球央行为应对俄乌冲突及相关制裁措施引起的输入性通胀,掀起“反向货币战争”,其中美国联储局凭着连番激进加息,成功赢出这场“美元升值战”,但是同时美联储的连番激进加息不但令很多国家和企业的负债急升,也导致各国通胀更严重,为本已陷于危机的全球经济带来更大不稳定性。
用来量度美元兑主要货币汇价表现的美元指数,自今年初以来累计已升超过10%,上周更升至约109的20年高位。这一波强美元是全面性的,不单是主要货币兑美元汇价大跌,例如欧元兑美元今年以来跌超过11%,上周更20年来首度跌穿1兑1水平,日圆汇价上周亦跌至1美元兑139日圆的24年新低;就连很多新兴市场货币兑美元跌幅都超过一成,例如阿根廷披索跌了近两成,土耳其里拉更跌近25%。
逾半升幅由联储局所致
分析指出,当前美元强势与联储局激进加息脱不了关系。美国银行的估算就显示,美元汇价今年以来的升幅,超过一半是联储局激进政策所导致。
自今年初以来,受俄乌冲突及疫后经济活动重启影响,全球各地都面临不同程度的通胀问题,各国央行为了控制物价升幅纷纷加息。英国《金融时报》统计显示,在今年4月至6月间,全球总共有55家中央银行曾经加息,当中62次的加幅都有半厘或以上,7月至今亦已经有17次半厘或以上加息。但在这轮2000年以来最大的“加息潮”中,联储局加得“最快最狠”,令美国息口水平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自然导致资金流向美国,令美元汇价飙升。
《华尔街日报》日前一篇专栏文章便指出,美国目前正在这场“反向货币战争”中获胜:就像2008年金融海啸后,美国成功让美元大幅贬值一样,如今美国也正成功让美元大幅升值,藉此减轻进口商品价格飙升导致的通胀压力。
引爆债务国经济危机
不过与此同时,全球其他国家却要为美国的强美元政策埋单。《纽约时报》指出,很多美国以外的企业和国家政府都会以美元发债,美元汇价高企直接导致这些企业或国家的债息开支急增,发行新债的成本也势必大增,对于那些美元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较高的国家而言,将会直接引发经济危机,近日陷入破产和政治动荡的斯里兰卡就是一例。
月尾势加息 升势未见顶
此外,由于石油等主要商品大多数都是以美元定价,美元强势也意味着其他国家进口这些商品时,除了要面对商品价格本身升幅,也要承受汇率差异产生的额外负担。换言之,当美国利用让美元升值来减轻输入性通胀时,其他国家就要承受更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欧盟成员国及日本等能源进口国。
联储局在本月稍后将再次议息,市场预料局方届时可能再次加息0.75厘甚至1厘,美元汇价肯定有可能进一步上升。分析普遍相信,在欧洲能源危机未见尽头、日本不似会放弃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情况下,美元短期内仍未见顶,但这种个别货币独强的局面持续得愈久,到进入调整期时引发的影响就会愈恶劣,无论如何都非全球经济之福。
中评社香港7月18日电/美激进加息赢“反向货币战争”,连累各国通胀负债急升。
文汇报综合报导,美元汇价自去年底以来持续飙升,兑多种主要货币的升幅超过一成,形成美元独强的局面。分析指出,全球央行为应对俄乌冲突及相关制裁措施引起的输入性通胀,掀起“反向货币战争”,其中美国联储局凭着连番激进加息,成功赢出这场“美元升值战”,但是同时美联储的连番激进加息不但令很多国家和企业的负债急升,也导致各国通胀更严重,为本已陷于危机的全球经济带来更大不稳定性。
用来量度美元兑主要货币汇价表现的美元指数,自今年初以来累计已升超过10%,上周更升至约109的20年高位。这一波强美元是全面性的,不单是主要货币兑美元汇价大跌,例如欧元兑美元今年以来跌超过11%,上周更20年来首度跌穿1兑1水平,日圆汇价上周亦跌至1美元兑139日圆的24年新低;就连很多新兴市场货币兑美元跌幅都超过一成,例如阿根廷披索跌了近两成,土耳其里拉更跌近25%。
逾半升幅由联储局所致
分析指出,当前美元强势与联储局激进加息脱不了关系。美国银行的估算就显示,美元汇价今年以来的升幅,超过一半是联储局激进政策所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