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设跨学科新课程 培育艺术科技专才
就业之路更宽广
浸大艺术及科技文理学士(荣誉)课程主任、视觉艺术院副教授伍韶劲表示,新课程隶属于新成立的创意艺术学院,共设置3个主修方向供学生自由选择,包括视觉艺术、声音和科技。他说,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半学年完成修读基础课程后,可按意愿选择不同的主修方向,学校不会干涉各主修科的人数;若学生对其他主科有兴趣,可将其作为选修科目修读。
伍韶劲介绍,新课程每年提供40个学额,申请人除需符合学校的一般文凭试入学要求外,选修课必须包括一项甲类科目。他说,DSE成绩只会占录取评估的50%,而剩余的50%则会根据申请人提交的作品集及面试表现来评定。
伍韶劲解释说,作品集形式和内容不限,可以是机器人模型、用平板电脑所画画作或音乐作品等,希望学生能通过作品集展示自己对创作的热忱,“有同学提交了粤剧作品,亦表示希望未来能将科技与粤剧相结合”。
关于面试,伍韶劲表示,会要求学生介绍至少一个作品的创作理念、过程和思路等,亦会问学生所关注的议题,以考察他们的思辨能力及对科技与艺术的兴趣。
毕业生可进入金融商业界
浸大协理副校长(本科课程)、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张国威表示,希望该课程的学生不仅只会写程式,亦应学会将科技融入艺术创作中。他说,该课程毕业生可从事电影、音乐范畴的工作,亦可在艺术贸易公司和艺团从事运用科技进行数码化的工作,甚至进入科技或金融商业界等。他认为,香港对艺术科技人才的需求较大,该课程毕业生既有科技能力,又有美学的思辨能力,就业选择将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