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生北上升学就业拓阔视野
在香港土生土长的陈沅彤,中学就读传统名校圣士提反女子中学,2017年文凭试成绩通过大学收生最低门槛,却与心仪的“抢手”学系无缘,加上与家人都对内地发展前景看俏,最终选择到内地修读大学课程,“参加了好多升学展览,对比好多因素,亦参考了台湾地区和海外学校情况,而内地的中山大学国际排名靠前,是顶尖学府,我们亦看到大湾区广阔发展前景,最后从性价比、与家距离等因素出发,选择了报读中山大学。”
免试报读法学院
沅彤通过中山大学免试招生成功报读法学院,她表示刚北上读书时暂未适应当地生活环境,但她从未有萌生退意,“即使是广州,亦不是每个同学都会讲粤语,恶补半年才能用普通话流利沟通。”
由于疫情下回港隔离检疫成本太高,她迄今已两年没有回港与家人团聚。不过,她认为疫情下与父母的心理距离反而拉近了,“在香港与父母整天见面,却不会经常交流,现时因为距离远了,反而多了跟父母以视讯沟通。”
为鼓励和支持青年人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和发展事业,香港特区政府2020年宣布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在香港及大湾区内地城市有业务的企业,招聘港生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陈沅彤去年毕业后,就是透过“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获聘为智库“一国两制青年论坛”的助理研究员。
她与“一国两制青年论坛”签订18个月的合同,每月薪资为1.8万港元,广东省亦在其工作期间每月提供1,000元人民币补贴。她认为即使是香港应届毕业生,投入社会工作初期月薪亦未必达这个水平,“我还年轻,未来能够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多锻炼几年。”
沅彤现时获派驻广州,需负责不同方面的研究课题,可能涉及研究基本法、宪法、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发展等内容。她本身具法律专业背景,认为研究相关方面的内容,可以帮助其更好掌握法律相关知识,让她更好踏入法律行业。
吁港青内地搵出路
她平时亦需要进行青年工作,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认为在此过程中待人处事、抗压能力等亦相较之前有进步,“之前自己是一个不喜欢说话、喜欢自己看书的人,现时经常要接触不同人士、与他人交流,觉得自己比之前进步及优秀了许多。”
已在广州学习及工作生活5年的Tiffany表示,过去数年看到有愈来愈多的香港师弟师妹到内地城市升学,而湾区内地城市的政策,也大力协助香港青年北上留学和就业,希望未来有愈来愈多的香港青年到内地发展,找到合适自己的出路。
在香港土生土长的陈沅彤,中学就读传统名校圣士提反女子中学,2017年文凭试成绩通过大学收生最低门槛,却与心仪的“抢手”学系无缘,加上与家人都对内地发展前景看俏,最终选择到内地修读大学课程,“参加了好多升学展览,对比好多因素,亦参考了台湾地区和海外学校情况,而内地的中山大学国际排名靠前,是顶尖学府,我们亦看到大湾区广阔发展前景,最后从性价比、与家距离等因素出发,选择了报读中山大学。”
免试报读法学院
沅彤通过中山大学免试招生成功报读法学院,她表示刚北上读书时暂未适应当地生活环境,但她从未有萌生退意,“即使是广州,亦不是每个同学都会讲粤语,恶补半年才能用普通话流利沟通。”
由于疫情下回港隔离检疫成本太高,她迄今已两年没有回港与家人团聚。不过,她认为疫情下与父母的心理距离反而拉近了,“在香港与父母整天见面,却不会经常交流,现时因为距离远了,反而多了跟父母以视讯沟通。”
为鼓励和支持青年人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和发展事业,香港特区政府2020年宣布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在香港及大湾区内地城市有业务的企业,招聘港生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陈沅彤去年毕业后,就是透过“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获聘为智库“一国两制青年论坛”的助理研究员。
她与“一国两制青年论坛”签订18个月的合同,每月薪资为1.8万港元,广东省亦在其工作期间每月提供1,000元人民币补贴。她认为即使是香港应届毕业生,投入社会工作初期月薪亦未必达这个水平,“我还年轻,未来能够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多锻炼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