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热的流感病毒为啥在夏季“作乱” 

  中评社北京7月13日电/据科技日报报道,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流感又来“添乱”。

  近日,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全国流感监测信息显示,6月以来,南方部分省份进入流感高发期,流感病例数创近年同期新高。

  通常情况下,流感多在冬春季高发,为何今年南方多省出现反季节性高峰?我们又该如何有效预防?对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流感幷非只在冬春季流行

  流感,即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较强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在人们的一般印象中,流感病毒似乎很“怕”热,一般只在冬春季传播,而今年却在夏季大肆“活动”,这让不少人感到疑惑。

  对此,天津市儿童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郭伟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夏季流感幷非今年才有。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就是从5月开始暴发的,当时也曾波及我国广州、上海、温州等地。

  “之所以今年我国南方多地夏季流感高发,主要和这些地方气温偏低有一定关系。”郭伟分析道,比如往年5月,福州、厦门等地的气温能达到33摄氏度左右,而今年同期,气温却只有20摄氏度左右,最低气温甚至才13摄氏度。此外,由于南方多地持续降雨,气温也随之走低。这样的气温条件,能够延长流感病毒维持传染性的时间,也为其大规模传播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纯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进一步解释道,在高温环境下,流感病毒状态不稳定、易失去活性,其传播能力也会下降。“一般温度超过40摄氏度,流感病毒的传播力就很弱了;但在4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中,流感病毒可能存活长达一个月。”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