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闪耀智慧之光

  中评社北京7月10日电/据光明日报报导,古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文字的产生与流变,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照亮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也传承着中华文明的基因血脉。

  古文字通常指秦代小篆以前的文字,也可以包括汉代以后的传抄古文字和仿制古文字。古文字的起源可以从个体符号来源和文字系统形成两个方面说。晚商殷墟甲骨文被看作成熟的文字系统,代表殷商时期的成熟文明,这已成为共识。

  个体字符的起源针对自源文字而言,他源文字往往是成批地借用或改造,不存在一个一个单独起源的问题。自源文字符号的诞生不宜使用语言标准来判断,因为起源阶段的单个符号是否表达了语言单位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

  其实,一个符号或一批符号只要具备下列要件,就可以称为文字:一是符号具有抽象表意功能,能够表示某类事物或某种概念;二是符号构造有理可说,能够类推;三是符号使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反覆出现在不同场合。这样的文字符号应该是社会发展到事务繁多需要突破时空记录事件、不同语言族群之间交流增多需要非语言沟通时才会产生。

  文字的产生除了社会需要,还有赖于人类智能的提升。人们必须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具备辨别不同事物的能力,具备利用载体和工具的能力,具备将实物转化为符号的能力,具备使用符号表达意指的能力,才有可能创造文字。所以文字的产生,既让人类找到了表现自我的最佳方式,也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中华古文字的起源标志着中华文明的成熟。

  古文字的构造传承先民智慧和时代文化。汉字的形体构造无论是根据客观事物共象描摹出原生形体,还是根据已有形体所负载的语言音义孳生新的形体,都固化了先祖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认知。通过对古文字形体结构的理据分析,我们可以推知古人创制汉字的过程及其蕴涵的思想智慧和时代文化。在古文字的构造中,先民的特征意识、象征意识、数量意识、方位意识、时间意识、类别意识、正变意识、关联意识等,时可体悟,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习惯;古代社会的生活状况、物件器具、行业事项、礼俗制度、历史遗迹、科技文化、人事活动、自然环境等,也时有显露,学习和分析古文字可以瞭解古代历史,传承古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