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数据:精准防疫 香港经济回暖

图1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香港社交媒体关于历次放宽社交距离的声量及占整体涉疫舆情比例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中评社香港5月30日电/随着第五波疫情趋缓,香港特区政府相继在5月5日、19日如期放宽第二、第三阶段防疫限制措施,包括堂食晚市时间延长并准许8人一枱、重开酒吧等娱乐场所等。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分析香港社交媒体数据得出结论:港人对防疫限制措施的有序放宽总体上持欢迎态度,特别是在首阶段消费券发放的背景下,香港社会对消费与民生经济的热情和信心正在恢复、本地经济回暖也激活了就业市场。与此同时,由于港府坚持“精准防疫”强度、努力追踪本地染疫群组,多数市民乐观看待生活逐步复常。

  绵延近4个月的第五波疫情逐渐进入尾声,港人对于防疫措施放宽的期待积蓄已久,相关话题舆情早在3月底就开始活跃,而4月21日首阶段放宽生效后,港人对“松绑”的热情被进一步释放。如图1所示,此次放宽防疫限制措施的声量明显高于2021年的数次放宽,基本上与疫情初期的2020年5月及9月时放宽持平,而当时所有人都以为病毒不再变种,疫情已经“到头”,没想到后来一波又一波变种疫情袭来,令港人对生活复常的期待一次又一次破灭。而此次经历第五波“大劫”之后,港人对生活逐步复常更加期待,进而不断推升相关话题热度。

图2 今年以来香港社交媒体饮食娱乐话题关注度占比及消费券关注度按周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有序放宽防疫限制与首阶段消费券发放几乎同时展开,给香港民生经济和市民消费的刺激作用立竿见影。如图2所示,社交距离限制措施还未正式放宽之前,香港社交媒体中讨论饮食娱乐的热度占比已经有所上升,而正式松绑之后更是将热度推升到第五波疫情爆发之前的水平,并保持在高位横行趋势,反映出港人压抑已久的休闲娱乐需求得到充分释放,再加上消费券的助推作用,令香港民生经济的“小阳春”总算到来。

图3 此次社交距离限制措施放宽前后香港社交媒体相关场所关注度涨幅(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4 戏院重开后香港每周电影票房前十合计以及前三票房占前十比例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其中(如图3),近两轮放宽均有受益的餐饮行业复苏趋势最强,而停业许久的健身房及酒吧等场所次之。尽管戏院的关注度排名靠后,但如图4所示,戏院票房迎来解封重开后的“开门红”,特别是头部影片对于整体票房贡献率下降,更能反映出电影市场整体回暖。

图5 香港青年网民对就业相关话题声量及点赞数按周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另一方面,本地经济复苏也必然带动就业信心的回升。如图5所示,随着第五波疫情缓和以及4月下旬首次放宽限制措施以来,香港青年网民涉及求职实习的声量明显增长,宣布放宽当周相关贴文的点赞数大涨,更直接反映出经济复苏对青年群体就业信心的促进作用。综合来看,政府在稳控疫情的基础上稳步放宽限制,无论对香港民生经济还是基层就业,都带来信心和积极情绪。

图6 4月首轮放宽后香港每日新增确诊数、强制检测公告数以及围封检测地点数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7 4月首轮放宽后香港每日新增第三针新冠疫苗接种人数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自4月首轮放宽社交距离限制措施之后,香港疫情稳步下降并在每日新增200例至300例的区间徘徊,为了管控和降低疫情再次大规模反弹的风险,特区政府在逐步激活民生经济的同时,并未松懈各项防疫抗疫措施。一方面,特区政府依旧保持平均每日发布40份强制检测公告以及3至6处围封强检的频次(如图6),同时进一步提高“疫苗通行证”的门槛至打满三针,鼓励民众完成接种疫苗(如图7),助推全港市民第三针接种率在本月突破50%,有助于预防万一新一波疫情来袭时重症率维持在可控范围。

图8 香港社交媒体对近期放宽社交距离措施后新出现的本地疫情传播链关注度分布(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9 今年4月至今香港社交媒体对担心或预测“第六波疫情”相关话题的关注度按日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第五波疫情收尾与防疫措施的放宽,不可避免引发一些专家和市民对疫情反弹乃至“第六波疫情”的顾虑。如图8所示,近期新出现的本地传播群组引起社交媒体关注讨论,基本都集中在餐厅和酒吧,说明松绑解封后的社会面疫情风险仍然存在。不过从总体上看(如图9),大部分市民对新一波疫情的警告还未过于担心,一方面是因为特区政府仍在坚持流调追踪、围封强检等“精准防疫”措施,而且第五波疫情下内地援助的防疫物资、隔离场所和抗疫设备仍相当充足完备,港人产生“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的安定感;另一方面,几乎所有香港市民仍然保持出门戴口罩、勤消毒、讲卫生以及自我检测的好习惯,香港社会的集体防疫自觉也令港人感到安心。   中评智库认为,近段时间特区政府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经济,香港民生经济在疫情可控的前提下得到快速恢复,社会对消费、就业等方面的信心也在稳步回升,这是可喜的现象。由此衷心希望香港在中央政府的坚定支持下、在特区政府科学防疫措施的管理下,在社会各界尤其是爱国社团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实践走出一条既能精准防疫、又能确保经济发展的道路来。

 (记者:何诚;分析师:舒晓叶;工程师:连港东;研究员:宋漾心)

图1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香港社交媒体关于历次放宽社交距离的声量及占整体涉疫舆情比例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中评社香港5月30日电/随着第五波疫情趋缓,香港特区政府相继在5月5日、19日如期放宽第二、第三阶段防疫限制措施,包括堂食晚市时间延长并准许8人一枱、重开酒吧等娱乐场所等。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分析香港社交媒体数据得出结论:港人对防疫限制措施的有序放宽总体上持欢迎态度,特别是在首阶段消费券发放的背景下,香港社会对消费与民生经济的热情和信心正在恢复、本地经济回暖也激活了就业市场。与此同时,由于港府坚持“精准防疫”强度、努力追踪本地染疫群组,多数市民乐观看待生活逐步复常。

  绵延近4个月的第五波疫情逐渐进入尾声,港人对于防疫措施放宽的期待积蓄已久,相关话题舆情早在3月底就开始活跃,而4月21日首阶段放宽生效后,港人对“松绑”的热情被进一步释放。如图1所示,此次放宽防疫限制措施的声量明显高于2021年的数次放宽,基本上与疫情初期的2020年5月及9月时放宽持平,而当时所有人都以为病毒不再变种,疫情已经“到头”,没想到后来一波又一波变种疫情袭来,令港人对生活复常的期待一次又一次破灭。而此次经历第五波“大劫”之后,港人对生活逐步复常更加期待,进而不断推升相关话题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