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87只ETF交易开启

  中评社北京7月5日电/据经济参考报报导,7月4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下称“互联互通”)下的交易型开放式基金(交易所买卖基金,下称“ETF”)正式开启交易,这也成为资本市场上又一标志性事件。

  Wind统计显示,截至今年7月4日,自沪深港通开通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金额已超1.7万亿元,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金额超2万亿元。市场人士表示,ETF产品正式纳入互联互通标的,这是互联互通开通以来,两地资本市场深化合作,进一步落实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又一重大举措。ETF互联互通标的将为北向资金和南向资金增加新的投资标的,将会进一步将长期配置型资金引入两地市场,也意味着A股市场国际化进程更进一步。

  首批87只ETF开启交易新交易工具扩容

  根据交易所公告,首批正式纳入沪深港通标的ETF达87只。其中包括沪股通ETF共53只,深股通ETF共30只,港股通ETF共4只。内地投资者可通过南向沪港通和深港通买到4只港股ETF,而国际投资者则可通过北向沪深股通买到83只A股ETF。

  “此次北向‘ETF通’所涵盖产品较多、类型丰富,不仅包括创业板ETF、沪深300ETF等核心宽基产品,也涵盖了如芯片ETF、碳中和ETF、5GETF等代表性行业主题产品,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等领域。由于相关投资产品及板块在香港股票市场较为稀缺,对于国际投资者而言具有较强的配置吸引力,助力其实现更便捷地投资内地市场。”华夏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轩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表示,目前香港本地市场投资A股的ETF仍集中于主要宽基指数,而近年来,内地股票ETF市场不断深挖细分,行业主题类ETF快速兴起,数量已占到全市场的半壁江山,例如证券、银行等行业ETF,以及5G、芯片、消费、新能源车等热门主题ETF,部分特色产品对境外投资者有较强的配置吸引力。

  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房东明也强调,对无论是投资型和交易型的海外投资者而言,更为丰富的ETF标的都将提升投资决策效率和丰富中国市场交易策略,尤其是涉及内地股票市场一些独特的主题和稀缺的行业类型。而对于内地投资者来说,ETF通可优化投资组合,为其全球配置提供途径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