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频抄底博反弹 北向资金变“快”了?
总体而言,北向资金对A股的投资兴趣仍在上升。有研究机构认为,北向资金的流向目前更适合作为观察市场的“前瞻信号”,在外资画像及行为研究上,则应进一步细化到具体席位。
“交易型”外资展露择时技巧
受消息面因素推动,农林牧渔板块昨日领涨A股,板块龙头温氏股份以11.82%的涨幅位居榜首。而6月29日温氏股份曾大跌6.57%,当天北向资金逆势加仓逾1900万股,加仓幅度近13%。
细看北向资金在温氏股份上的委托席位,外资投行摩根士丹利(仅代表席位,下同)的持股量在6月28日、29日分别增加258万股、521万股。同属外资投行席位的摩根大通经纪、高盛、瑞银香港6月29日也分别加仓545万股、345万股、223万股。目前,市场研究机构普遍将外资投行席位归类为“交易型”北向资金,将外资银行席位归类为“配置型”北向资金。在此次对温氏股份的“抄底”中,“交易型”外资显然是绝对主力。
相比“配置型”外资的稳定持股,“交易型”外资更爱择时,时有高抛低吸之举。最新案例如包钢股份,摩根士丹利在本轮上涨启动前的6月20日仅持有124万股,后快速加仓,至6月24日已持有逾3800万股。6月27日,包钢股份股价短期“见顶”,摩根士丹利果断减仓,持股骤降至1500万股。28日,包钢股份大跌5.28%,摩根士丹利进一步减仓至约1220万股。29日,包钢股份再跌4.82%,摩根士丹利却开始反手“低吸”,持股量恢复到3655万股。此后,包钢股份股价企稳反弹。
近期“交易型”外资逆势加仓的案例还有:6月29日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经纪加仓广汽集团;6月28日美林远东加仓中国人寿;6月16日、20日高盛连续加仓中煤能源等。
不过,“交易型”外资也有“失手”的时候。如高盛在6月21日、22日趁大跌加仓北方稀土,持股由159万股骤增至599万股。但随着6月23日利空公告披露,高盛不得不减仓,截至6月底持股已降至225万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