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发展倡议引领中国持续深化国际发展合作
落实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普遍认同、广泛关注的发展理念。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国际社会共同构建并通力合作的发展路线图。然而,在百年变局、世纪疫情、地缘冲突交织叠加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复苏受挫,发展合作动能减弱,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进度出现“偏轨”和“倒退”。全球发展倡议紧扣可持续发展议程,呼吁强化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加强发展能力建设,推动多边发展合作进程,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促进全球疫后复苏、加强国际发展合作提出了中国方案。
中国是全球发展的倡导者,更是发展合作的行动者。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自建国初开始提供对外援助,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发展合作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发展理念逐步成型。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是中国对全球发展合作理念和实践的新贡献。
助力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
中国的人力资源开发合作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接收朝鲜、越南等国人员来华学习。70年代,中国帮助赞比亚修建坦赞铁路并开展大量技术合作实践。当时的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实践先行”,尚未形成系统的能力建设概念和理念。到90年代,中国逐步加大技术培训、官员研修力度,人力资源开发合作规模大幅扩张、覆盖内容日益丰富。进入21世纪,中国启动学历学位教育、着手培养中高等学历人才,并开始探索青年志愿者派遣、职业技术培训等能力建设新方式。2015年,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设立,致力于分享中国和发展中国家治国理政经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培养治国理政高端人才。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开始从重“量”向重“质”转变,合作层级大幅提升。
为进一步提升能力建设水平,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成果清单中指出,中国“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10万研修名额,支持发展中国家疫后经济社会与发展”。在后疫情时代多重危机并存的国际局势下,中国充分考虑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禀赋、发展水平和发展诉求,通过多种方式将发展经验和行业技术分享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尽力为其培养本土人才和技术力量。这将帮助挖掘发展中国家增长潜力,实现多层级、自主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