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生7500万疫苗遭销毁 FDA揭工厂污染

医疗人员抽取AZ疫苗准备施打。(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台北6月17日电/美国食品暨药物管理局(FDA)先前通知娇生集团(Johnson &Johnson)必须销毁6000万剂由巴尔的摩一间工厂生产的新冠疫苗,再加上今年3月已经销毁的1500万剂,因为产线污染导致被销毁的疫苗剂量达7,500万剂,FDA近期也公布工厂污染细节,显示工厂同时生产娇生、AZ疫苗,但是内部却未明确划分出两边的生产区域,在清理废弃物时造成交叉感染。

  根据《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报道,美国FDA于12日在官网公告备忘录,对外详细说明巴尔的摩Bayview工厂的问题,指出主要问题在于工厂未能适当区隔出工人生产娇生、AZ疫苗的区域,以避免交叉感染问题,可能导致疫苗不安全、无效。

  备忘录指出,2020年11月工厂开始生产娇生疫苗时,内部规划出两个区域分别准备娇生及AZ疫苗的原物料,但是到了12月开始全面生产时,工作人员却是在同一个仓库内准备两支疫苗的原物料。

  同一时间因为加速生产疫苗而制造了更多废弃物,Emergent BioSolutions同意让员工用轮式垃圾桶装载废弃物进出仓库,备忘录指出,这项错误非常有可能就是造成今年3月一批娇生疫苗被AZ疫苗主原料污染的原因,污染最可能发生的时机在于,员工清除AZ疫苗生产区的废弃物时,不慎污染了原本要用来生产娇生疫苗的生物反应器材料。   污染事件传出后,Emergent表示已经销毁整批娇生疫苗,约1500万剂。除了这批已经销毁的1500万剂疫苗,FDA上周也要求销毁另外6000万剂疫苗,备忘录指出,因为第二批疫苗在生产过程中也采用了同样的宽松程序,而且后续检测时,可能也无法测出污染痕迹,强调就算只是低度污染,也没有证据显示对疫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不会造成影响。

  除了交叉污染问题,备忘录也强调,在那之前FDA就已经开始担心巴尔的摩工厂的现场作业,去年9月,有检查员提到工厂生产区堆满了设备,无法确保生产品质,而且必须改善原料及设备的流动。

  爆发产线交叉污染问题后,美国官方已经撤除巴尔的摩Bayview工厂生产AZ疫苗的责任,并且下令工厂停工,如果工厂复工,未来只会生产娇生疫苗,并且会受到娇生的直接监管。美国官方预计几周内决定是否让工厂复工。

医疗人员抽取AZ疫苗准备施打。(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台北6月17日电/美国食品暨药物管理局(FDA)先前通知娇生集团(Johnson &Johnson)必须销毁6000万剂由巴尔的摩一间工厂生产的新冠疫苗,再加上今年3月已经销毁的1500万剂,因为产线污染导致被销毁的疫苗剂量达7,500万剂,FDA近期也公布工厂污染细节,显示工厂同时生产娇生、AZ疫苗,但是内部却未明确划分出两边的生产区域,在清理废弃物时造成交叉感染。

  根据《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报道,美国FDA于12日在官网公告备忘录,对外详细说明巴尔的摩Bayview工厂的问题,指出主要问题在于工厂未能适当区隔出工人生产娇生、AZ疫苗的区域,以避免交叉感染问题,可能导致疫苗不安全、无效。

  备忘录指出,2020年11月工厂开始生产娇生疫苗时,内部规划出两个区域分别准备娇生及AZ疫苗的原物料,但是到了12月开始全面生产时,工作人员却是在同一个仓库内准备两支疫苗的原物料。

  同一时间因为加速生产疫苗而制造了更多废弃物,Emergent BioSolutions同意让员工用轮式垃圾桶装载废弃物进出仓库,备忘录指出,这项错误非常有可能就是造成今年3月一批娇生疫苗被AZ疫苗主原料污染的原因,污染最可能发生的时机在于,员工清除AZ疫苗生产区的废弃物时,不慎污染了原本要用来生产娇生疫苗的生物反应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