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与时间共同生长

  中评社北京6月30日电/据中国青年报报导,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时间的力量开始展现梦想的分量。曾经的风雨兼程,能润泽每一个怀揣梦想的人。

  不能忽视的是,有一些拿到录取通知书的人,在喜悦中还会掺杂一丝担忧。他们家境清贫,父辈以务农和外出打工为生,却对知识有着朴素的敬重与信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知识改变命运”,在这种朴素观念的加持中,哪怕现实遭遇波折,他们仍在内心葆有奋斗的原动力,不断向上。

  青年向上 时代向前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为了帮助这些年轻人圆梦,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青基会”)于2005年发起实施“希望工程圆梦行动”(以下简称“圆梦行动”),为大学新生提供从家门到校门的交通费和短期的大学生活费用,帮助他们圆梦大学。大学生助学贷款,是来自国家力量的善意;圆梦行动则帮助这些学生,放下了心中“经济”“人情”“尊严”或是“自信”的“最后一块石头”。

  时间在变化,圆梦行动也在生长。

  脱贫攻坚时期,圆梦行动将资助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在2019年资助的2万名学生中,有1109名学生来自“三区三州”的190个贫困县,覆盖了约90%的贫困县。

  如今,圆梦行动又主动肩负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的任务。同时,还首次采取两种资助模式,除继续开展一次性资助外,还拓展试点持续性资助,对一些如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医科大学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院校的工学、农学、理学等专业的学生进行持续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