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东:读谢刚长篇小说《老五》
老五的性格,可以用“善良”二字概括,但绝非字面意思。这个词能指太过普通,所指又太过复杂,牵扯道德、哲学、人性一系列内容。作品中,老五无疑成为了善良的原型,他的价值观、行为及命运,也寄寓著作者的思考。善良作为理解老五的关键词,具有多重意蕴。第一重,人之初性本善的善。老五身上,体现了作为天性的善良,也是作者赋予他的人设起点。老五是孤儿,简单纯粹,诚实木讷,因此,做事目的单纯,手段直接。如果出身设定有所改变,想必很难解释他为何已经读大学,却拥有赤子般的“思无邪”。善良给他带来红利,老五受到同舍兄弟们的爱戴,与班上的“公主”坠入爱河。不过,《老五》不是童话,作者想讲的,也不是“善良的人儿最终有好报”的故事。第二重,克己复礼。老五秉持善良的观念,遇到问题总是礼让他人,任劳任怨,仁义为先。照书中描写,老五是个自律羞涩、生怕给别人带来麻烦,行为靠谱的谦谦君子,完全可以信任托付。第三重,善良的极致,牺牲自我。善良的“外化”有一定层级,第一是付出金钱、物质;第二是付出情感、时间;第三付出权利、生命。一般人,达到前两重容易,达到第三重难。汶川地震后,老五毅然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家当,连夜组织人手,开挖掘机到现场,不舍昼夜地奋战,打通了通往灾区的道路。因此,老五的善良来自天地孕育,故而才能由内而外,不断付出自己,照亮别人,光芒四射。谢刚塑造了这样一个人物,暴露了他理想主义的一面,至少,他曾经为之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