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深度:时永明谈中韩与半岛变局
中评社北京5月21日电(记者张爽)资深国际战略研究员时永明近日就韩国大选、中韩关系、半岛局势、美日韩同盟等问题接受中评社专访,他表示,韩国新任总统尹锡悦在各个领域都强调强化和美国的同盟关系,这对中韩关系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时永明说,因为美国的政策和战略是压制中国、对抗中国,韩国要和美国全面联盟,就必须履行美国的全球战略,所以从根本的战略理念上,就可能已经为中韩潜在冲突奠定了一个基础。
至于朝韩关系会有哪些变化,时永明对中评社表示,如果尹锡悦不调整他现在的对朝政策,在他任内基本上朝韩关系一定会恶化。尹锡悦多次强调朝鲜的人权问题,而且强调要进行国际合作,还要制裁朝鲜,这就是与朝鲜彻底敌对了。只要尹锡悦还讲朝鲜的人权问题,朝韩之间任何问题都不能谈了。他这一路线与李明博政府类似,但不同的是,在现在的国际格局之下,尹锡悦政府在国际上可能没有缓和余地,一旦行差踏错,连改正的机会都没有,因此他的对朝政策是非常危险的。
时永明认为,半岛博弈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整个旧的博弈模式已经走入死胡同,面临破局的危险。旧模式就是美国扩大威慑战略,把自己对东亚地区,主要是对中国的威慑能力扩大到韩国,韩国配合这种战略,主要任务就是威慑朝鲜、遏制朝鲜,这种模式完全没有和解与和平的出路。同时半岛还存在多个不确定因素,破局的危险性非常高,“我们不知道会因为哪个具体的因素刺激导致破局,不知道最后是谁捅破气球让它爆炸。”
本次韩国大选颇具戏剧性,时永明认为,这次韩国大选如果完全是正常的选举,尹锡悦大概没有获胜的希望。后期韩国的舆论某种程度上是被操控的,某些势力在兴风作浪。未来五年,韩国政治最大的问题是进步势力可能开始消融。
对于中韩经贸关系是否会受到国际经贸格局变化的影响,时永明说,现在美国要把中国踢出国际经济循环。日本已经明确提出要跟中国技术脱钩,韩国现在还没有提出来,但是美国会逼迫韩国这样做,这是韩国在产业政策上要面临的一大考验。韩国很有可能这样做,因为它在所有战略格局上都配合了美国政策,在这个问题上也很可能会顺从美国,实行跟中国逐步进行高科技脱钩的政策,这就会从根本上动摇中韩经贸格局。
时永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毕业,曾长期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曾在我驻加纳使馆和驻日本大阪总领事馆任职。研究领域主要专注于亚太地区的安全与合作,和美国的地区及全球战略。
中评社:新任韩国总统尹锡悦在竞选中表现得比较“亲美”,他上任后会在亲美路线上走多远?将对中韩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时永明:韩国对美国的政策有两个基本特性:底线是离不开美国,上限是飞上天。“飞上天”的意思是韩国有自己的野心,韩国的经济是面向全球的,因此希望借助韩美同盟,提高韩国在全球政治经济中的地位。
文在寅政府体现的是“离不开”。文在寅政府时期,在美国驻军经费问题上,有一个机会能够增强韩国的独立性,但是韩国最后放弃了,还是屈从了美国,大幅提高了给美国驻军的经费。当时即使是韩国所谓进步势力的左翼也认为离不开美国。韩国右翼的路线通常是“飞上天”,比如尹熙悦提出的设想就是要与美国建立全面联盟。
但是这种划分也不是绝对的,文在寅政府的实质路线也是“飞上天”,但不说、不张扬,给外界看到的是韩国跟美国有矛盾,韩国要缓和朝韩关系,实质上却是强化了韩美同盟,做的也都是实际的事,包括前段时间韩国加入北约合作网络防御卓越中心(CCDCOE),也体现了文在寅的这种思想。而右翼尹锡悦在这方面表现得更加充分,在各个领域都强调强化和美国的同盟关系,这对中韩关系就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其实韩美全面联盟思想在李明博时期就有苗头了,李明博最初也是这个设想,尹锡悦在选举中和当选后公布的一些施政纲领,都非常类似于李明博上任之初的路线,所以自然就会冲击中韩关系。
尽管尹锡悦心里可能不想冲击中韩关系,但是结果必然是冲击。因为美国的政策和战略是压制中国、对抗中国,韩国要和美国全面联盟,就必须履行美国的全球战略,所以从根本的战略理念上,就可能已经为中韩潜在冲突奠定了一个基础。除非尹锡悦改变全面联盟的路线,进行有限联盟。
中评社:文在寅在任期间积极斡旋朝韩关系,尹锡悦在这方面比较冷淡,他提出了加强美韩全方位战略同盟关系,其中军事合作是重要内容;同时,朝鲜也在频频试射导弹。半岛局势是否可能在尹锡悦任内恶化?
时永明:我的基本判断是,如果尹锡悦不调整对朝政策,在他任内基本上朝韩关系一定会恶化。尹锡悦的对朝政策跟李明博基本上是一致的,有三点:一是强调和美国保持一致,这和文在寅政府有明显区别,后者在对朝政策上要凸显韩国的自主性,而尹锡悦明确强调和美国保持一致,这是最危险的一点;第二,强调遏制而不强调和解,这也与文在寅政府有区别。文在寅政府强调和解,不放弃遏制——文在寅实际上也强化遏制,但不说,他在军事战略上强化自己的军事力量,在政治上强调的是和解。第三点也是最危险的一点,李明博执政时期,朝韩关系急剧恶化的原因就是韩国谴责朝鲜的人权问题。李明博参加了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韩国作为提议国,提出就人权问题对朝鲜进行制裁,导致了半岛出现不可收拾局面。朝韩关系本来还有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础,但被李明博这一手彻底破坏了,后来无论文在寅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建立信任。
尹锡悦的三点政策都是激化朝韩矛盾的。在这个背景下,朝鲜最近加紧发展核武器,朝鲜认为尹锡悦上台,韩国就是要回到李明博时期。李明博执政时期,国际大局还有缓和余地,能够迫使李明博改变对朝政策,但是在现在的国际格局之下,如果尹锡悦再按李明博的方式推进对朝路线的话,可能在国际上连缓和余地都没有,会导致尹锡悦给自己做了一个套,自己都改变不了自己的政策了。这也是尹锡悦和李明博的区别,李明博还有机会改正自己的错误,但是尹锡悦如果做错事,可能连改正的机会都没有,所以他的对朝政策是非常危险的。
中评社:近年来,新冠疫情叠加中美战略竞争加剧,朝鲜半岛的博弈出现了哪些新动向?您认为这些变化会如何影响半岛问题解决的进程?
时永明:半岛博弈现在没有变化,但是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整个旧的博弈模式已经走入死胡同,面临破局的危险。
现在所有迹象都表明朝鲜半岛旧的博弈模式完全行不通了,旧模式就是美国扩大威慑战略,把自己对东亚地区,当然主要是对中国的威慑能力扩大到韩国,韩国配合这种战略,主要任务就是威慑朝鲜、遏制朝鲜,这种模式完全没有和解与和平的出路,已经走到死胡同了,下一步发展最好的情况也就是僵局,是继续维持高强度对抗情况下的僵局,即“对抗下的和平”,这是最好的情况。在这种模式下,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出现破局。出现破局最大动力可能还是来自美国,美国现在在国际上制造动乱、挑动战争已经是肆无忌惮了,俄乌冲突就是一个证明。
俄乌冲突爆发前最后两年其实是美国一直在推动,逼着俄罗斯动手的。半岛因为有中国坐镇,美国不太好下手,而且韩国本身还是有忌讳的。但是现在的局势是美国直接对中国发起挑衅,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会用什么方式刺激朝鲜导致破局,这是特别需要我们注意的。因为现在有一个非常危险的问题,无论是朝鲜还是韩国,都提出先发制人,甚至日本也提出先发制人,而且要发展可以攻击敌方阵地的攻击系统,也就是中程导弹。
如果日本也这样做,就会导致不确定性急剧增加,而且日本的军国主义分子——安倍之流应该明确可以定义为军国主义分子,实际上一直在推动地区战争。安倍卸任之后讲的很多话就是在推动战争,他在任时的很多政策实际上就是要把中美拉入一种战争状态。现在日本也是半岛之外的一个最大不确定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半岛破局的危险性就非常高,因为大家都紧绷着神经,我们不知道会因为哪个具体的因素刺激导致破局,不知道最后是谁捅破气球让它爆炸。
时永明:美国的亚太布局很复杂的,考虑很多,有一个重要的制约点就是道义上的制约。如果美国公然组织一个亚太版的北约,在亚洲会引起较大的反弹,当然如果组织亚太版北约,日韩肯定在内,但如果美国明确这么说,日韩国内民众也会跳起来反对的,所以美国在亚洲实行的是一种复杂的混合路线,大概有4个路径,要把整个亚洲组织起来对抗中国:
第一个路径就是现在开始推北约的全球化,让北约也介入到亚太(现在叫印太)事务当中来。第二,印太战略的全领域化,印太战略不仅仅是军事对抗战略,而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全领域都包括在内的冷战模式,打造一个冷战架构。第三,美日韩同盟的核心化。尹锡悦上台之后,美国大概要加紧推进美日韩同盟,在整个亚太的安全架构中,美日韩要形成一个核心。第四就是对东盟进行改造,美国-东盟特别峰会5月13日召开,这是美国要改造东盟的战略之一。如果美国不把东盟改造成相当于欧盟对俄罗斯的、一种经济上反华的结构的话,美国整个在亚太地区推动打造反华的冷战体系,就不太容易实行,很难成功,所以这是一种混合路线。韩国的全球野心在尹锡悦治下,可能会在美国的战略中扮演一个比较积极的角色。
中评社:美国希望形成一个美日韩三边安全框架,共同应对中国崛起,但日韩关系一直不好,您觉得在新总统任期内日韩关系有改善的可能吗?
时永明:日韩关系改善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历史问题是结构性问题,比如民众情绪在短时间内就改变不了。另外,日韩的劳工纠纷,也就是强迫韩国劳工劳动赔偿的问题,现在在司法处理的架构内,行政很难干预,这个结构性的困难是难以克服的。
日韩关系能否改善关键是要看日本的配合,比如韩国方面有没有可能把劳工赔偿的司法处理过程柔性化,然后跟日本沟通,低调处理或者隐性处理这一问题,让它最后变成一个大家不关注的问题,也就是日本民众不关注,韩国民众也不太关注的一个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日韩强化在美国领导下的安全合作是有可能的。
但单独的日韩双边关系很难有非常大的发展,在美国的领导下,在低调处理双边矛盾的情况下,强化三边结构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而且会看到一些成果。
时永明:这次韩国大选如果完全是正常的选举,尹锡悦大概没有获胜的希望。韩国国民还是比较幼稚,比较情绪化,后期韩国的舆论某种程度上是被操控的,某些势力在兴风作浪。但不管怎么样,表现就是韩国民众心理上被这些舆论操控了,没有从根本利益角度考虑韩国的发展,而是从情绪化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就出现了这样的结果,给韩国政治带来比较大的危险,有点类似于日本90年代中期的政治局面。
战后日本左翼势力很强大,但是50年代被美国打击了一次之后,左翼势力削弱得比较多,但是一直也很顽强。到了冷战结束的时候,日本的左翼势力跟右翼势力几乎是平分天下的,稍微弱一点,可能右翼势力占52%、51%,左翼势力占47%、48%,跟现在韩国很类似。当时日本右翼提出来的几种团结口号,这次韩国的保守势力也提出了团结口号,最后所谓的团结就是消融了左翼势力。
日本的全面右倾化是从90年代后期开始的,90年代中期的时候,日本右翼就通过所谓“团结”、“一致治理好日本”等一些口号,消融了左翼势力。韩国现在同样是这个局面。全球范围内右翼势力极端强大,而且极右。在这种情况下,韩国的左翼势力也开始慢慢被消融,包括文在寅在卸任演说中也提到“要团结”。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当然要号召国民团结,不能号召国民分裂,但是现在讲团结等于是左翼要放弃自己的理想。因为现在是保守势力执政,进步势力放弃了自己的理念才有可能团结,跟执政党团结,就是服从执政党。
所以未来五年,韩国政治最大的问题是进步势力可能开始消融。
中评社:韩国经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很高,受俄乌战争、新冠疫情等影响,国际经济格局变动较大,中韩经贸关系是否会出现波动?
时永明:现在国际贸易格局变化很大,中韩贸易必然受到影响。上世纪90年代到2018年,这20多年间,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国内市场高速扩容,这时韩国搭上了车,在中国的投资都收益颇丰,中韩经贸关系有很大的发展。
但是要注意到,韩国是一种彻底对外依赖的经济,完全依赖出口导向和在全球范围内的投资,它的起步并不是依靠中国的,一开始就是全球性的架构。中国市场只不过是给韩国经济的发展增加了一个空间。现在的问题是中国自己也发展起来了,也在走向全球,中韩之间的竞争性开始增加,这种竞争性并不仅仅是在中国国内市场,也体现在全球投资领域。
美国在这一大战略的指导下,对外的核心伙伴是日本、韩国,尤其在亚太。因为中韩关系是寄托于中国生产、美国消费这一旧的全球化格局、生产模式、生产格局的,如果美国与中国脱钩的话,这种格局就难以继续。在旧格局下,韩国在中国生产商品,向美国出口,或者韩国供应零部件,中国企业加工之后向美国出口。这两种模式的终端市场都是美国。
现在美国要把中国踢出国际经济循环,也就是从亚太地区以日韩技术为基础、中国产业为支撑、美国消费为终端的模式里头把中国踢出去。日本已经明确提出要跟中国技术脱钩,韩国现在还没有提出来,但是美国会逼迫韩国这样做,这是韩国在产业政策上要面临的一大考验。韩国很有可能这样做,因为它在所有战略格局上都配合了美国政策,在这个问题上也很可能会顺从美国,实行跟中国逐步进行高科技脱钩的政策,这就会从根本上动摇中韩经贸格局。
中评社:北京冬奥会期间,中韩民间关系受赛事影响一度变差,近年来此类事件频频出现,两国民众对彼此观感不好,请您分析一下这背后的文化心理?
时永明:韩国在文化方面有两大问题:第一,人很情绪化,他们也认为自己是感性民族,人很容易被情绪操弄;第二,美国对韩国的社会、政治、文化介入极深。在这两大背景下,韩国部分右翼精英有一种情结,我称之为“大韩主义”情结。韩国命名自己的国家为“大韩民国”,有一种“小国谋大”的历史心理。韩国虽然国家小,但是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恨不得要统治全世界,这在他们民族文化中有很深的积淀。这个积淀在现代的社会中,就表现为部分右翼精英是“大韩主义者”,他们有三点表现:第一,夸大韩国历史,把很多中国历史都说成是韩国的;第二,夸大中韩历史问题;第三,夸大中韩现实矛盾。
韩国右翼精英背后是美国,美国长期在打半岛信息战,操弄韩国的舆论文化走向。韩国文化方面的这两个因素对中韩民间关系影响非常大,当然中国也需要有一点自省,但是中国人的问题是比较好解决的。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盲目的心理也有很多,有一阵子“哈韩”风潮很厉害,在国内也造成了一些分裂,刺激了国内的反韩情绪,但是现在中国的年轻人越来越理性了。中国这方面矛盾是比较好解决,因为是一种自然态,纯粹就是年轻人有时候考虑问题比较简单,容易受外部的影响,给出一些比较直接的反应。随着年轻人认知水平提高,见识的多了,慢慢就能改过来,背后没有什么力量在特意操弄。核心的点还是在韩国的右翼和美国的信息战。
本专访为中评社中韩建交三十周年深度系列专访之一,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中评社北京5月21日电(记者张爽)资深国际战略研究员时永明近日就韩国大选、中韩关系、半岛局势、美日韩同盟等问题接受中评社专访,他表示,韩国新任总统尹锡悦在各个领域都强调强化和美国的同盟关系,这对中韩关系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时永明说,因为美国的政策和战略是压制中国、对抗中国,韩国要和美国全面联盟,就必须履行美国的全球战略,所以从根本的战略理念上,就可能已经为中韩潜在冲突奠定了一个基础。
至于朝韩关系会有哪些变化,时永明对中评社表示,如果尹锡悦不调整他现在的对朝政策,在他任内基本上朝韩关系一定会恶化。尹锡悦多次强调朝鲜的人权问题,而且强调要进行国际合作,还要制裁朝鲜,这就是与朝鲜彻底敌对了。只要尹锡悦还讲朝鲜的人权问题,朝韩之间任何问题都不能谈了。他这一路线与李明博政府类似,但不同的是,在现在的国际格局之下,尹锡悦政府在国际上可能没有缓和余地,一旦行差踏错,连改正的机会都没有,因此他的对朝政策是非常危险的。
时永明认为,半岛博弈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整个旧的博弈模式已经走入死胡同,面临破局的危险。旧模式就是美国扩大威慑战略,把自己对东亚地区,主要是对中国的威慑能力扩大到韩国,韩国配合这种战略,主要任务就是威慑朝鲜、遏制朝鲜,这种模式完全没有和解与和平的出路。同时半岛还存在多个不确定因素,破局的危险性非常高,“我们不知道会因为哪个具体的因素刺激导致破局,不知道最后是谁捅破气球让它爆炸。”
本次韩国大选颇具戏剧性,时永明认为,这次韩国大选如果完全是正常的选举,尹锡悦大概没有获胜的希望。后期韩国的舆论某种程度上是被操控的,某些势力在兴风作浪。未来五年,韩国政治最大的问题是进步势力可能开始消融。
对于中韩经贸关系是否会受到国际经贸格局变化的影响,时永明说,现在美国要把中国踢出国际经济循环。日本已经明确提出要跟中国技术脱钩,韩国现在还没有提出来,但是美国会逼迫韩国这样做,这是韩国在产业政策上要面临的一大考验。韩国很有可能这样做,因为它在所有战略格局上都配合了美国政策,在这个问题上也很可能会顺从美国,实行跟中国逐步进行高科技脱钩的政策,这就会从根本上动摇中韩经贸格局。
时永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毕业,曾长期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曾在我驻加纳使馆和驻日本大阪总领事馆任职。研究领域主要专注于亚太地区的安全与合作,和美国的地区及全球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