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好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
中评社北京6月24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前不久,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劳动所占课时将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多种劳动技能将纳入课程。
这引发了人们对于劳动课的关注。60后、70后收麦子、拾柴火,80后、90后扫操场、做手工……关于劳动课,不同年龄的人有着不同的回忆。如今的孩子们,应该怎样上劳动课?劳动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怎样才能让劳动课落在实处、避免走形式?记者进行了采访。
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价值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今年春天,北京市清华附中初21级的不少同学对此都有了更深的体会。整畦平地、开沟松土、播种间苗……参加全年学农“劳动+”教育课程后,孩子们在学农基地老师的指导下,逐渐掌握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劳动技能。采访时,他们争先恐后地说起了感受。“没想到平整土地也有这么多讲究,要刨三遍土、垒三遍畦、再踩三遍畦。”“我学会了开沟,每两条田埂之间开4条沟,就可以在沟里播种了。”“原来花生的种子比较大,要和土掺在一起再种下去,真期待收获的那一刻。”
“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从学生成长成才角度看,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清华附中初21级年级组长张彪老师介绍,劳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还能培养他们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感受到生产生活中蕴含的智慧。“以全年学农‘劳动+’教育课程为例,孩子们深切体会到粮食来之不易。实际劳作中,他们结成一个个小分队,既有分工也有协作。再比如丈量土地时运用到了数学知识,写观察日记的过程也有助于生物、语文等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