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势头
中评社北京6月16日电/据光明日报报导,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生产需求逐步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主要指标边际改善,国民经济呈现恢复势头。
“总的来看,5月份我国经济逐步克服疫情不利影响,主要指标边际改善,经济呈现恢复向好势头。”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辉在15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主要经济指标多数出现改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货物进出口总额34500亿元,同比增长9.6%;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涨幅与上月持平,环比下降0.2%。
对此,付凌辉指出,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改善,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经济运行的积极变化有所增多,主要指标多数出现改善,部分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地区,经济出现了反弹,在多个方面都有所体现。
“生产供给逐步回升、国内需求有所恢复、外贸进出口明显加快,此外,就业改善、物价总体稳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也呈现良好态势。”付凌辉表示,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稳增长政策发力,企业复工复产加快,前期受疫情冲击比较大的长三角地区和东北地区生产明显改善。5月份,长三角地区和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3.2%和1.1%,降幅比上月收窄超过10个百分点。
付凌辉强调,总的看,我国经济逐步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呈现恢复势头。但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外部不确定性增大,国内经济恢复仍然是初步的。下阶段,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推动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持续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