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德答中评:香港与病毒共存不切实际
中评社香港2月16日电(记者 张心怡)香港第五波疫情来势汹汹,连日来有数千宗确诊个案。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金融发展协会主席魏明德表示,香港应当进行全民检测在最短时间内查出隐形传播链,迅速切断并控制住疫情蔓延。他亦提出,香港“与病毒共存”不切实际,是必须坚守清零政策,与病毒抗争到底,还香港一个健康的家。
魏明德谈到,当下,香港本已经繁重的公营医疗系统不胜负荷,很多医院床位不足,逾千名确诊者滞留社区,添加病毒在社区传播的风险。此外,特区政府在防疫抗疫方面的反应比较慢,基本上是“有洞补洞”,不懂得未雨绸缪,而且在追踪方面为了顾及市民的私隐,没有要求实名登记,导致难以追踪病毒源,因此令社会怨声载道。
魏明德称,Omicron变种病毒传播力极强,在高层住宅中有多重传染渠道,将患者滞留在大厦内绝非理想选择。他建议,在紧急情况下,特区政府应该善用私营医疗人手,包括邀请私家医生或护士,为滞留家中的确诊者遥距诊症,解答他们的疑难,甚至处方药物治疗,再适当安排运送。此外,特区政府也应考虑一切可用场所收治患者,包括租用邮轮、学生宿舍、空置屋村等场地改装为临时医院,用作收治患者。
魏明德认为,以往特区政府在应对疫情时,都是集中在小范围的围封强检,从而达至围堵的功能。不过,目前这一波疫情已经不是单纯的小范围爆发,而是在全港多区连续爆发,同时存在的隐形传播链有上百个,加上有很多隐形患者没有被找到,令切断传播链的目标遥遥无期。因此,香港应当进行全民检测,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查出隐形传播链,迅速切断并控制住疫情蔓延,否则继续使用“发现后再围堵”的措施恐怕为时太晚,拖慢防控的时间,导致效果不如人意。
除进行全民检测外,魏明德表示亦应推出有识别风险功能的健康码,例如凡是确诊者停留过的区域,一律被划为中高风险地区,同时曾逗留该处的市民健康码马上转为黄色或红色,避免他们再次进入人流密集的公众地方、另外,亦可以将“安心出行”应用程式改为实名制,并设自动追踪功能。
至于有观点认为香港可以“与病毒共存”,魏明德批评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魏明德指出,内地和香港一直都是奉行清零政策,才能在蔓延全世界的疫情下存活,继续发展经济,反观无力应付疫情的西方国家才会使用“与病毒共存”的政策。他强调,香港绝对不能学欧美的“与病毒共存”政策,以消极心态应对疫情,向病毒投降,并放弃治疗,而是必须坚守清零政策,与病毒抗争到底,还香港一个健康的家。
近期,一些别有用心的外国媒体及反中乱港势力刻意散播荒谬言论,将抗疫“政治化”,甚至将中央挺港“污名化”。对此魏明德表示,防疫抗疫不应该被政治化,更不应该抹黑及制造恐慌,漠视及妄想牺牲香港市民的生命健康来达至其政治目的,捞取政治红利。他亦强调,中央积极回应特区政府提出支援抗疫的请求,是由于香港医疗体系到达瓶颈,配套设施跟不上,才会化身及时雨,协助香港抗疫,充分体现出国家对香港的关怀之心。他相信只要香港与内地防疫策略一致,即尽快发现、精准控制、救治生命,在有中央的协助下,香港的资源、设施的承受力问题将可以得到解决,待香港解决面前的疫境,所有谣言将会不攻自破。
中评社香港2月16日电(记者 张心怡)香港第五波疫情来势汹汹,连日来有数千宗确诊个案。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金融发展协会主席魏明德表示,香港应当进行全民检测在最短时间内查出隐形传播链,迅速切断并控制住疫情蔓延。他亦提出,香港“与病毒共存”不切实际,是必须坚守清零政策,与病毒抗争到底,还香港一个健康的家。
魏明德谈到,当下,香港本已经繁重的公营医疗系统不胜负荷,很多医院床位不足,逾千名确诊者滞留社区,添加病毒在社区传播的风险。此外,特区政府在防疫抗疫方面的反应比较慢,基本上是“有洞补洞”,不懂得未雨绸缪,而且在追踪方面为了顾及市民的私隐,没有要求实名登记,导致难以追踪病毒源,因此令社会怨声载道。
魏明德称,Omicron变种病毒传播力极强,在高层住宅中有多重传染渠道,将患者滞留在大厦内绝非理想选择。他建议,在紧急情况下,特区政府应该善用私营医疗人手,包括邀请私家医生或护士,为滞留家中的确诊者遥距诊症,解答他们的疑难,甚至处方药物治疗,再适当安排运送。此外,特区政府也应考虑一切可用场所收治患者,包括租用邮轮、学生宿舍、空置屋村等场地改装为临时医院,用作收治患者。
魏明德认为,以往特区政府在应对疫情时,都是集中在小范围的围封强检,从而达至围堵的功能。不过,目前这一波疫情已经不是单纯的小范围爆发,而是在全港多区连续爆发,同时存在的隐形传播链有上百个,加上有很多隐形患者没有被找到,令切断传播链的目标遥遥无期。因此,香港应当进行全民检测,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查出隐形传播链,迅速切断并控制住疫情蔓延,否则继续使用“发现后再围堵”的措施恐怕为时太晚,拖慢防控的时间,导致效果不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