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肆虐全球 北暑热南寒潮加剧
气象学专家统计指出,从2015年到去年的7年间,是全球有纪录以来最炎热时期。南北半球温差也随之拉阔,呈现“北半球暑热炎炎、南半球寒潮阵阵”的极端现象。在洪水和山火等气候灾害趋于频繁的同时,气候变化加剧也带来更多影响,许多物种的生存环境受到冲击,造成生物反常死亡现象增加,长远极可能破坏生态系统平衡,今年更遇上全球能源危机,部分国家被迫在极端天气下限制能源消耗,民众日常生活受到不少阻碍,弱势群体健康问题也引发新的忧虑。
能源危机
高温下电力供不应求 多地限电惹不满
欧美国家受热浪笼罩,多国录得破纪录高温,不少民众开冷气消暑致电力需求大增。然而美欧正对俄能源实施制裁,俄国也进一步削减供欧天然气。在双重夹击下,欧美只能限制民众用电量,以避免大规模断电。
西方国家禁制俄国能源,对一向依赖俄能源的欧洲影响尤其严重,俄罗斯近日经“北溪一号”管道运送至欧洲的天然气也进一步减少。意大利和斯洛伐克前日均指出,它们接收到的“北溪一号”天然气较往常少一半,法国更表示于上周三起已没再收到经“北溪一号”从德国输送的天然气。俄方解释,削减供应是由于部分德国制的维修零件正滞留加拿大。
欧洲多国面对能源供应大幅减少,只能限制民众用电,当中德国及意大利已考虑实施强制性的限电措施,部分国家甚至可能需实施紧急配给,国际能源署已对此表示关注。
雪柜断电致食物变坏
美国在热浪下同样面对能源短缺问题,俄亥俄州已实施限电措施,已有20万户家庭受影响,高温之下民众除无法开冷气外,甚至连雪柜电源亦中断,导致食物变坏,引起居民强烈不满。
正处于冬天的澳洲则受寒流来袭,令暖气使用量大增,由于许多燃煤发电厂停运维修,导致供电不足,当局已呼吁居民在晚上用电高峰期节电,以避免停电。
天灾频仍
美向1/3人口发酷热警报 西欧热浪酿山火
气候变化在多地频密引发极端天气,美国日前向中西部以至东南部广泛地区发出酷热天气警报,影响逾1.25亿人,相当于全美约三分之一人口。黄石国家公园因不寻常的大气河流(大气中由高浓度水蒸汽形成的狭窄区域),引发连日暴雨并出现洪水,导致34年来首度全面闭园,内布拉斯加州和南卡罗来纳州等地也出现破纪录热浪。西欧多个国家亦较预期更早出现热浪,其中在西班牙更引发严重山火。
气候变化对美国的影响愈趋明显,在2017年至2021年,每年平均逾800万公顷土地被山火烧成焦土,是1987年至1991年间平均值的逾两倍。在美国西部大部分地区持续严重乾旱之际,东北部的降雨量却较1996年大增53%。
黄石国家公园遭遇的连日暴雨,则由4,800公里长的大气河流引起,根据美国西部天气与极端水文事件中心的1至5级指标,这次大气河流属于最高的第5级,该中心负责人拉尔夫指出,大气河流一般在晚秋与初春之间发生,但在6月份出现如此大规模是“极不寻常”。日本近年亦屡次发生水灾,从1990年至2009年间,每年因洪水引发的山泥倾泻约为1,000宗,自2010年起却增至每年约1,500宗。
法75年来最早热浪
法国受热浪影响,多地均打破6月份气温纪录,部分地区更录得摄氏40度以上,气候学家索雷尔指出,这是法国自1947年以来最早出现的热浪。西班牙多处地区发生猛烈山火,其中加泰罗尼亚地区情况最严重,一周内至少出现8宗大火,多达2.2万公顷林木被烧毁,约200人被迫逃离家园。
生物受灾
西班牙雏鸟被“焗熟” 美2000牛热死
酷热天气除影响人外,亦严重威胁其他生物。西班牙近日录得40多年来最早出现的热浪,现时是当地受保护动物雨燕的孵化季节,很多在建筑物内筑巢的雏鸟因难抵高温,即使尚未完全学懂飞行,也被迫提早离开雀巢,最终在炎热天气下热死,尸体跌落街道。热浪同样威胁牲畜,美国堪萨斯州至少有2,000头牛只热死。
西班牙生物学家波蒂略表示,近期不难在街道上发现奄奄一息的雀鸟,有时多达100只,而雨燕在建筑物天台筑巢,只会留下细小洞口,由于建筑物通常由混凝土或金属板组成,在热浪下变得非常烫热,对于尚未能够飞行的雏鸟来说如同“焗炉”,牠们无法忍受高温并离开巢穴,“牠们可以说是被焗熟”。有见及此,义工团体在多个城市内雨燕的常见筑巢地方,收集那些出现脱水和营养不良的雏鸟,转交由国家营运的受威胁物种康复中心照料,至今已收集到400多只雏鸟。
热浪同样对美国带来致命影响,堪萨斯州便有2,000只牛热死,气候研究学家桑顿指出,随着全球暖化,禽畜饲养人将面临更多动物中暑问题。美国在1960年代每年平均出现两次热浪,但在2010年代则有6次。
损害健康
户外工作时间愈长 愈易患高温疾病
美国受到热穹现象影响,上周有48个州份录得高温。有工人表示起初在炎热天气下工作感到头痛和作呕,认为只是初时未适应炎热环境所致,久而久之便会习惯,然而有研究结果反驳此说法,指出愈长期暴露在高温下,便愈容易患上与高温相关的疾病。
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是近期其中一个受热浪笼罩的地区,当地的哈里里德国际机场附近更录得高达摄氏42度。在当地工作的一名园艺工人表示,他起初在酷热天气下感到作呕、四肢无力及非常头痛,但随着适应了环境,身体开始变得没有太大反应。
生活受限
法限制户外公众活动 避免居民中暑
欧洲在热浪冲击下,民众生活也大受影响,其中法国部分地区气温高达摄氏44度,为避免居民中暑,当局禁止部分地区举行户外公众活动,包括音乐会及大型集会等。
法国内政部警告民众“所有人都面对健康风险”,呼吁他们避免暴露在炎热天气下。图卢兹的一名86岁居民表示,这是他历来遇过的最严重热浪。
在法国西南部的吉伦特地区,当局宣布前日下午开始禁止举行户外公众活动,包括音乐会、大型集会,以及二战“法国抵抗运动”的纪念活动,直至热浪结束为止。此外,在没有空调的室内场所举行活动亦属违例,但婚礼等私人庆祝活动仍获准举行。
安排长者入冷气室
法国政府已向12个地区发布“红色警示”,相关地区的学童必须留在家中。由于法国在2003年的热浪造成大量长者死亡,当局今次不敢怠慢,针对护老院采取特别预防措施,包括要求院舍安排院友轮流进入有冷气的房间,让他们能消暑,当局亦向护老院所在的建筑物外墙洒水降温。一名护理人员表示,长者在热浪下非常脆弱,需要更小心照顾他们。
气象学专家统计指出,从2015年到去年的7年间,是全球有纪录以来最炎热时期。南北半球温差也随之拉阔,呈现“北半球暑热炎炎、南半球寒潮阵阵”的极端现象。在洪水和山火等气候灾害趋于频繁的同时,气候变化加剧也带来更多影响,许多物种的生存环境受到冲击,造成生物反常死亡现象增加,长远极可能破坏生态系统平衡,今年更遇上全球能源危机,部分国家被迫在极端天气下限制能源消耗,民众日常生活受到不少阻碍,弱势群体健康问题也引发新的忧虑。
能源危机
高温下电力供不应求 多地限电惹不满
欧美国家受热浪笼罩,多国录得破纪录高温,不少民众开冷气消暑致电力需求大增。然而美欧正对俄能源实施制裁,俄国也进一步削减供欧天然气。在双重夹击下,欧美只能限制民众用电量,以避免大规模断电。
西方国家禁制俄国能源,对一向依赖俄能源的欧洲影响尤其严重,俄罗斯近日经“北溪一号”管道运送至欧洲的天然气也进一步减少。意大利和斯洛伐克前日均指出,它们接收到的“北溪一号”天然气较往常少一半,法国更表示于上周三起已没再收到经“北溪一号”从德国输送的天然气。俄方解释,削减供应是由于部分德国制的维修零件正滞留加拿大。
欧洲多国面对能源供应大幅减少,只能限制民众用电,当中德国及意大利已考虑实施强制性的限电措施,部分国家甚至可能需实施紧急配给,国际能源署已对此表示关注。
雪柜断电致食物变坏
美国在热浪下同样面对能源短缺问题,俄亥俄州已实施限电措施,已有20万户家庭受影响,高温之下民众除无法开冷气外,甚至连雪柜电源亦中断,导致食物变坏,引起居民强烈不满。
正处于冬天的澳洲则受寒流来袭,令暖气使用量大增,由于许多燃煤发电厂停运维修,导致供电不足,当局已呼吁居民在晚上用电高峰期节电,以避免停电。
天灾频仍
美向1/3人口发酷热警报 西欧热浪酿山火
气候变化在多地频密引发极端天气,美国日前向中西部以至东南部广泛地区发出酷热天气警报,影响逾1.25亿人,相当于全美约三分之一人口。黄石国家公园因不寻常的大气河流(大气中由高浓度水蒸汽形成的狭窄区域),引发连日暴雨并出现洪水,导致34年来首度全面闭园,内布拉斯加州和南卡罗来纳州等地也出现破纪录热浪。西欧多个国家亦较预期更早出现热浪,其中在西班牙更引发严重山火。
气候变化对美国的影响愈趋明显,在2017年至2021年,每年平均逾800万公顷土地被山火烧成焦土,是1987年至1991年间平均值的逾两倍。在美国西部大部分地区持续严重乾旱之际,东北部的降雨量却较1996年大增53%。
黄石国家公园遭遇的连日暴雨,则由4,800公里长的大气河流引起,根据美国西部天气与极端水文事件中心的1至5级指标,这次大气河流属于最高的第5级,该中心负责人拉尔夫指出,大气河流一般在晚秋与初春之间发生,但在6月份出现如此大规模是“极不寻常”。日本近年亦屡次发生水灾,从1990年至2009年间,每年因洪水引发的山泥倾泻约为1,000宗,自2010年起却增至每年约1,500宗。
法75年来最早热浪
法国受热浪影响,多地均打破6月份气温纪录,部分地区更录得摄氏40度以上,气候学家索雷尔指出,这是法国自1947年以来最早出现的热浪。西班牙多处地区发生猛烈山火,其中加泰罗尼亚地区情况最严重,一周内至少出现8宗大火,多达2.2万公顷林木被烧毁,约200人被迫逃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