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评论:四大软肋令美国对华遏制必然失败

美国白宫(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北京6月19日电/据大公报评论,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延续了特朗普政府的对华遏制战略。一年多内不仅成立了“澳英美三方安全伙伴关系”(AUKUS)、首度举行线下“四方安全对话”(QUAD)首脑会议以及建立“印太经济框架”(IPEF),同时国防部、中情局和国务院都先后成立了中国组,还频频打“台湾牌”,可谓力度空前。然而美国由于四大内伤,导致其对华遏制不可持续,不会成功,必然会走向合作。

  内政问题频生深陷管治危机

  第一,冷战后美国已经成为世界警察,全球有海外军事基地374个,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简单讲,它在全世界要管的事太多了,而不能和冷战时一样仅聚焦苏联。奥巴马政府2010年提出“重返亚太”战略,但却因为中东等事务迟迟无法执行。现在俄乌冲突的发生,更把美国大量的资源和精力从中国反向转移。

  第二,美国虽然仍然是全球最大经济体,但却已经是高度金融化、信息化和去工业化的国家。它的产业链高度依赖世界,特别是中国。比如此次疫情,美国就出现医疗物资短缺,甚至不得不以两倍的价格抢夺欧洲在华订单。据美国数据,90%以上的抗生素、维他命C、布洛芬和氢化可的松,以及70%的已酰氨基酚和40%到50%的肝素都来自中国。

  美国资深财经记者Sara Bongiorn曾就美国对中国的依赖有多大做过试验。她在一年内不购买任何一件中国制造的商品。结果这一年间,家具坏了没法修,因为修理工具和配件都是中国生产的;灯泡坏了没法换,因为那是中国生产的;老公生日想买生日蜡烛却买不到,因为找不到不是中国生产的蜡烛;家中的卫生也无法打扫,因为吸尘器的滤芯全是中国生产的。她把这个经历写出《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书,并成为畅销书。

  一句话,美国已经不是二战和冷战时绝大多数工业产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即使想再工业化也很难成功。比如2020年时任总统特朗普亲自去参观的亚利桑那州的口罩厂,现在已经倒闭。如果和中国全面冲突,其后果难以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