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分三时段收费 纾三海隧挤塞

  中评社北京6月12日电/《大公报》昨日头版报导政府计划改革过海隧道收费,于繁忙时段额外征收“塞车费”,非繁忙时段则可减费,鼓励驾驶者使用公共交通出行,纾缓海隧挤塞问题。消息亦指收费计划获绝大部分立法会议员共识。

  运房局局长陈帆昨日发表网志指出,政府将于明年8月1日收回西隧专营权,考虑按整体过海交通情况把平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收费时段,并于本周五(17日)在立法会展开第一阶段谘询,局方听取意见及评估影响后,再制订具体方案。\大公报记者 周亮恒

  陈帆表示,运输署于2019年7月展开“挤塞征费”研究,因应过海隧道在不同时段的挤塞情况收取不同费用,并针对效率偏低的车辆,希望改变驾驶者的出行习惯,鼓励他们转乘公共交通工具,或于繁忙时段以外使用相关隧道和路段,遏抑和分散繁忙时段超额的交通需求,提高整体道路网络的使用效率。

  逐步引入不停车缴费系统

  初步构思是按整体过海交通情况把平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收费时段,即繁忙时段、一般时段及非繁忙时段。一般时段将收取“一般收费”;早上或傍晚繁忙时段会在一般收费之上附加“挤塞征费”,从而遏抑和分散繁忙时段超额的交通需求,改善过海隧道交通情况和减少相应行车时间;非繁忙时段则因应交通情况,收取较“一般收费”为低的“非繁忙收费”,让使用该时段的驾驶者受惠。

  陈帆指出,政府近年致力推展“智慧出行”,透过更广泛运用创新科技提高交通管理效率,“不停车缴费系统”正是重点工作之一。运输署计划于2022年的年底起,逐步在各政府收费隧道(包括即将接收的西隧)及青沙管制区引入不停车缴费系统,透过读取贴于车辆挡风玻璃上、配有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缴费贴,侦测车辆通过并遥距收取隧道费,令缴费更快捷方便。

猎人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