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镜头:不敌疫情“台北华尔街”空荡荡

昔日的台北金融街,南京东路三段如今荣景不再。(中评社 倪鸿祥摄)

  中评社台北6月7日电(记者 倪鸿祥)南京东路二段、三段是台北市老牌金融街,有“台北华尔街”之称,这里银行、证券公司、百货商店、餐厅林立,上下班时间车水马龙,但这波疫情不但人潮变少,过去满街的地摊不复存在,街道上更多了倒闭的店家,大饭店易主经营也是冷清清,昔日荣景不再。

  1990年台股第一次上万点时,南京东路二段、三段非常热闹,上午各家证券公司挤满投资客;午后股市收盘后,各家餐厅、咖啡厅座无虚席,大家一边用餐吃下午茶,一边大谈股票经,傍晚公司员工下班,街道上满是逛街人潮,商家、百货生意兴隆,连地摊老板也不愁没生意,直到晚上12点仍灯火通明。

  即便后来证交税提高、波斯湾战争爆发、台股指数从1万2千多点一路下滑到2千5百点,乃至2007、2008年全球金融大海啸,不少店家、餐厅、百货公司易手经营,但这里都一路撑了过来,直到疫情大爆发,南京东路出现重大变化。

  这里人潮不再,整条街的摊贩如今只剩一两个,部分店家以防疫为由,无限期关店休息,特种行业与部分金融业也转移阵脚,街道上总会看到几家店面空旷许久,大大的招租广告贴在玻璃窗上仍乏人问津,“六福皇宫”去年8月改由JR东日本大饭店接手经营,但街景一样冷清,这波疫情反映出服务业的萧条。

即使到了下班时间,南京东路街道上仍是空荡荡。(中评社 倪鸿祥摄)

店家玻璃窗上贴着大大的招租告示仍乏人问津。(中评社 倪鸿祥摄)

“六福皇宫”不敌疫情,去年8月改由JR东日本大饭店接手经营。(中评社 倪鸿祥摄)

饭店外的街道上不见人潮。(中评社 倪鸿祥摄)

店家贴出告示,因为疫情而暂停营业。(中评社 倪鸿祥摄)

走在街道上,总会看到几家店面拉下铁门、感觉空旷许久。(中评社 倪鸿祥摄)

街道冷清清,很难想像昔日繁华荣景。(中评社 倪鸿祥摄)

受疫情影响,在学校门口等孩子放学的家长也变少了。(中评社 倪鸿祥摄)

昔日车水马龙的南京东路二、三段,现在空荡荡。(中评社 倪鸿祥摄)

昔日的台北金融街,南京东路三段如今荣景不再。(中评社 倪鸿祥摄)

  中评社台北6月7日电(记者 倪鸿祥)南京东路二段、三段是台北市老牌金融街,有“台北华尔街”之称,这里银行、证券公司、百货商店、餐厅林立,上下班时间车水马龙,但这波疫情不但人潮变少,过去满街的地摊不复存在,街道上更多了倒闭的店家,大饭店易主经营也是冷清清,昔日荣景不再。

  1990年台股第一次上万点时,南京东路二段、三段非常热闹,上午各家证券公司挤满投资客;午后股市收盘后,各家餐厅、咖啡厅座无虚席,大家一边用餐吃下午茶,一边大谈股票经,傍晚公司员工下班,街道上满是逛街人潮,商家、百货生意兴隆,连地摊老板也不愁没生意,直到晚上12点仍灯火通明。

  即便后来证交税提高、波斯湾战争爆发、台股指数从1万2千多点一路下滑到2千5百点,乃至2007、2008年全球金融大海啸,不少店家、餐厅、百货公司易手经营,但这里都一路撑了过来,直到疫情大爆发,南京东路出现重大变化。

  这里人潮不再,整条街的摊贩如今只剩一两个,部分店家以防疫为由,无限期关店休息,特种行业与部分金融业也转移阵脚,街道上总会看到几家店面空旷许久,大大的招租广告贴在玻璃窗上仍乏人问津,“六福皇宫”去年8月改由JR东日本大饭店接手经营,但街景一样冷清,这波疫情反映出服务业的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