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国需高度重视严峻的水安全问题

  中评社香港6月6日电(评论员陈鸿斌)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不可取代的重要资源,没有水人类就无法生存。但中国现在正面临严峻的水安全问题,需要引起高度的关注。

  中国是一个乾旱和缺水严重的国家。中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尼,名列世界第六。但是,中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银行的统计中中国排在第121位,是13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最大手大脚的国家。就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而言,中国、美国、日本分别是103立方米、8立方米和6立方米,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用中国仅为55%,而发达国家为75%—85%。

  按照国际公认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如低于500立方米则为极度缺水。

  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的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而人口超过2000万的北京市则属重度缺水地区,是中国111个特贫水城市之一,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30、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8,远低于国际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下限。此外,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由于地表水早已枯竭,于是北方各地就争相向地下深处要水,大家都打超深机井。截至2011年,华北平原东部深层承压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面积达7万多平方公里,部分城市地下水水位累计下降达30-50米,局地累计水位下降超过100米,已然成为世界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截至2019年那里的地下水位仍未停止下降,这是根本无法持续发展的,这也是中国必须上马南水北调工程来缓解北方的严重缺水状况的根本原因。   由于中国各地对水资源的无节制利用,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先后有2.8万条河流消失。世界遗产敦煌莫高窟前的月牙泉面临枯竭之虞,从昔日的深不可测到一度降至仅深0.7米!许多沿海地区则面临着海水倒灌的威胁。新疆罗布泊曾是中国第二大湖,但如今早已成为毫无生命迹象的荒漠,这样的悲剧绝不能重演。

  为了确保北方的水资源足以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从2017年12月起,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四川、陕西、宁夏以及北京、天津开始开征水资源税。

  中国北方的主要大河是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的母亲河,黄河流域在历史上对中华文明的兴盛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在流经那里的黄河水经年累月的冲刷下,大量泥沙被裹挟而下,由此不断抬高黄河河床,从而导致黄河成为“顶在头上的悬河”,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泛滥改道成灾。由于黄河携带的水量极少,所以虽然拥有5464公里的长度,是世界第五大河,但其径流量年均仅600亿立方米,只有长江的1/16!在上世纪下半叶,由于黄河上中游的农民根本没有节水意识,在浇灌庄稼时往往是大水漫灌,从而导致下游严重缺水。以至在1972—1999年期间,居然有22年相继发生断流现象,1997年其断流天数达226天之多,断流长度则达距入海口704公里的开封。此后经过黄河水利委员会的统一管理和调度,才终于结束了黄河断流现象。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2年就通过和实施了《水法》,这在全世界恐怕是不多见的。   在水资源本来就极为缺乏的同时,在相当有限的地表水中,由于中国经济此前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一度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以至各地河流水质不断下降,从而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的紧缺。中国水质级别分为五类,一至三类简单处理即可饮用,四类及以下则不能作为饮用水源,而劣五类水连灌溉都不行。国家环保总局(现为生态环境部)在本世纪初曾公布的数据表明,在七大水系的412个水质监测断面中,一至三类、四到五类和劣五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8%、30.3%和27.9%。其中海河水系属重度污染,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属中度污染,长江属于轻度污染,仅珠江总体水质良好。在所监测的27个重点湖库中,仅有两个达到了二类水质,5个为三类,4个为四类,6个为五类,达到劣五类的多达10个。其中的太湖、巢湖和滇池水质均为劣五类。作为北方重要水源的黄河,有38.7%基本丧失使用功能。其时中国的水资源状况是:北方有河皆干,南方有水皆污。这就造形成一边在喊渴,一边却是有水不能用的局面,这样的状况显然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于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8年又通过了《水污染防治法》,以有效保护地表水免受污染。此外。全国各地还相继实施了“河长制”,由各地党政负责人担任“河长”,统一管理和保护河湖水质。
 
  从2016年年初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重庆、武汉和南京召开座谈会,要求长江流域各省市全力推动长江大保护,严禁再搞大开发,去年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还通过了《长江保护法》,今年年初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启动禁捕,经过一系列艰苦的努力才使得长江水质有了明显改善。

  石油一直被视为“工业的血液”,石油对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可见的将来,石油的重要性也许会出现明显的下降,但水的作用则是完全无法取代的。因此,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如何制定必不可少的水资源战略,确保合理用水,同时使每个国民养成节水的重要观念,由此来确保中国的水安全,同时也确保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中评社香港6月6日电(评论员陈鸿斌)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不可取代的重要资源,没有水人类就无法生存。但中国现在正面临严峻的水安全问题,需要引起高度的关注。

  中国是一个乾旱和缺水严重的国家。中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尼,名列世界第六。但是,中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银行的统计中中国排在第121位,是13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最大手大脚的国家。就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而言,中国、美国、日本分别是103立方米、8立方米和6立方米,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用中国仅为55%,而发达国家为75%—85%。

  按照国际公认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如低于500立方米则为极度缺水。

  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的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而人口超过2000万的北京市则属重度缺水地区,是中国111个特贫水城市之一,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30、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8,远低于国际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下限。此外,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由于地表水早已枯竭,于是北方各地就争相向地下深处要水,大家都打超深机井。截至2011年,华北平原东部深层承压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面积达7万多平方公里,部分城市地下水水位累计下降达30-50米,局地累计水位下降超过100米,已然成为世界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截至2019年那里的地下水位仍未停止下降,这是根本无法持续发展的,这也是中国必须上马南水北调工程来缓解北方的严重缺水状况的根本原因。

bbs玩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