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沐:中韩应相互支持 让多边主义生根
中评社香港2月8日电(记者 郭至君 梁帆)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员、中评社研究部主任束沐在12月17日由中评智库基金会和韩国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共同举办的“中美战略竞争期的中韩关系与东北亚安全”思想者论坛上表示,当前中美正在围绕多边主义展开激烈竞争,东北亚地区来说,应践行真正多边主义、促进共同发展,他建议中韩应互相支持对方加入CPTPP,两国智库学者应深入探讨多边主义的内涵。
中国申请加入CPTPP与AUKUS面世 多边主义话语权新一轮较量
束沐首先表示,韩国政府刚刚宣布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CPTPP)》。中国政府是今年9月16日正式申请加入的,而就在同一天,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宣布建立三方战略安全伙伴联盟(AUKUS)。他认为,这两个同时发生的重大事件,标志着中美围绕“多边主义”话语权的竞争正开启新一轮较量,无论对中美关系、亚太局势,还是对世界政治来说,均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
束沐认为,以平等协商、合作共赢为主旨的多边主义是国际关系与世界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二战结束后以联合国体系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军事安全、经济贸易、教科文卫框架,为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说,中国是当代多边主义体系的发起者、参与者、持份者,也是受益者。但在长达40年的美苏冷战与冷战后持续至今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阴霾下,多边主义的价值、内涵、走向和实践始终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和挑战。
中美多边主义竞争 从选择权、定义权到主导权
束沐表示,一段时间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政治势力凭藉强权与自身软、硬实力,一方面明目张胆掀起单边主义逆流,莽撞冲击来之不易的战后国际秩序,粗暴剥夺全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应有权利;另一方面则大肆操弄歪曲多边主义概念,以多边之名行单边之实,以结盟之名行排他之实,展现出极强的迷惑性、误导性。他认为,围绕多边主义的话语权,过去五年来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激烈竞争。
第一阶段是多边主义的“选择权”之争。他认为,以特朗普为代表的反全球化势力,裹挟保守民粹力量,公然对多边主义说“不”,并对少数拉美、欧洲国家产生扩散效应。多边主义一度面临“要还是不要”的重大抉择。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坚定站在了捍卫多边主义的一方。2016年中国在G20峰会提出完善和改革全球治理的重大议程,2017年中国在金砖(BRICS)峰会提出更广泛包容的“金砖+”合作模式,2020年亚太15国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议(RCEP)》、《中欧全面投资协议》达成,国际社会支持多边主义的力量纷纷涌现,与特朗普时代的落幕形成对比,而中国在其中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
第二阶段是多边主义的“定义权”之争。他认为,拜登政府上任后,重申遵守国际规则、重新加入《巴黎协定》,但拜登的“多边主义”更像是新版冷战结盟,针对和遏制中国的意图不言而喻。对此,中国领导人积极对外阐述“什么才是真正的多边主义”这个重大问题,并在疫情防控、气候变化、阿富汗等议题上努力寻求共同解决方案,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与肯定。反观美国,从撤军阿富汗拖累盟友,到秘密勾连英澳军事结盟激怒法国,生动诠释了“失道寡助”的真谛,也反映出国际社会对真正多边主义的坚持和盼望。
第三阶段是多边主义的“主导权”之争。他认为,这个阶段的开始以中国申请加入CPTPP为标志,但在RCEP达成时就已进入前奏期。RCEP的发起者东盟(ASEAN)曾带有冷战色彩,但近20年来东盟角色发生积极转变,成为多边主义造福人民的成功案例。同样,CPTPP的前身TPP也曾是一个意在以经济贸易手段孤立和制衡中国的小圈子,但在美国退出TPP后,原有政治色彩已经逐渐淡化。世界经济的重心在亚太、引擎在中国,若中国加入CPTPP,亚太乃至世界人民都可以享受到多边主义带来的实实在在利益。
束沐表示,中国以开放态度做大亚太经济发展的“蛋糕”,美国却试图以“印太”孤立中国、以AUKUS为名在亚太发起军备竞赛,谁能主导多边主义的走向?相信时间会给出最后的答案。
中韩应相互支持加入CPTPP 《终战宣言》让多边主义生根
束沐强调,今天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再次进入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不能回到一个割裂的、敌对的世界。多边主义与历史悠久的东亚文明是兼容的,中韩两国应该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避免东北亚重蹈冷战覆辙。对此,他提出三点建议:
第二,中韩应以《终战宣言》为契机,率先让真正的多边主义在朝鲜半岛生根发芽,深化东北亚地区政治互信。他认为,近来半岛局势趋于稳定,韩方提出的《终战宣言》有望成为东北亚和平的新里程碑。他表示,70年前的战争是历史的不幸,当时的参与方都应该吸取教训,深刻认识到只有多边主义才能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坦诚对话协商,早日达成《终战宣言》、推动半岛无核化。
第三,中韩智库学者应从东亚文化的共同背景中汲取资源,深入探讨多边主义的内涵。他认为,疫情影响下,两国学界可以举办视频研讨会,诠释各自对多边主义的理解、各自传统文化中的多边主义元素、各自国家外交政策中的多边主义理念,并从中寻求交集、扩大共识。
中评社香港2月8日电(记者 郭至君 梁帆)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员、中评社研究部主任束沐在12月17日由中评智库基金会和韩国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共同举办的“中美战略竞争期的中韩关系与东北亚安全”思想者论坛上表示,当前中美正在围绕多边主义展开激烈竞争,东北亚地区来说,应践行真正多边主义、促进共同发展,他建议中韩应互相支持对方加入CPTPP,两国智库学者应深入探讨多边主义的内涵。
中国申请加入CPTPP与AUKUS面世 多边主义话语权新一轮较量
束沐首先表示,韩国政府刚刚宣布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CPTPP)》。中国政府是今年9月16日正式申请加入的,而就在同一天,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宣布建立三方战略安全伙伴联盟(AUKUS)。他认为,这两个同时发生的重大事件,标志着中美围绕“多边主义”话语权的竞争正开启新一轮较量,无论对中美关系、亚太局势,还是对世界政治来说,均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
束沐认为,以平等协商、合作共赢为主旨的多边主义是国际关系与世界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二战结束后以联合国体系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军事安全、经济贸易、教科文卫框架,为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说,中国是当代多边主义体系的发起者、参与者、持份者,也是受益者。但在长达40年的美苏冷战与冷战后持续至今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阴霾下,多边主义的价值、内涵、走向和实践始终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和挑战。
中美多边主义竞争 从选择权、定义权到主导权
束沐表示,一段时间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政治势力凭藉强权与自身软、硬实力,一方面明目张胆掀起单边主义逆流,莽撞冲击来之不易的战后国际秩序,粗暴剥夺全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应有权利;另一方面则大肆操弄歪曲多边主义概念,以多边之名行单边之实,以结盟之名行排他之实,展现出极强的迷惑性、误导性。他认为,围绕多边主义的话语权,过去五年来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激烈竞争。
第一阶段是多边主义的“选择权”之争。他认为,以特朗普为代表的反全球化势力,裹挟保守民粹力量,公然对多边主义说“不”,并对少数拉美、欧洲国家产生扩散效应。多边主义一度面临“要还是不要”的重大抉择。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坚定站在了捍卫多边主义的一方。2016年中国在G20峰会提出完善和改革全球治理的重大议程,2017年中国在金砖(BRICS)峰会提出更广泛包容的“金砖+”合作模式,2020年亚太15国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议(RCEP)》、《中欧全面投资协议》达成,国际社会支持多边主义的力量纷纷涌现,与特朗普时代的落幕形成对比,而中国在其中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