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方早已为全球粮食紧张埋下祸根
分析人士认为,追根溯源,国际粮价飙升等问题与美西方的不当政策和做法有关,西方难辞其咎。在新冠疫情、极端天气、俄乌冲突、西方制裁等多种因素叠加之下,全球粮食市场“水深火热”。近期多国实施粮食出口限制措施以求“自保”,导致全球粮食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
西方埋下祸根
近两年多来,在新冠疫情蔓延、世界经济衰退、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等背景下,全球粮食市场持续震荡至今,国际粮价至2021年底升至近十年来新高。国际粮价飙升与美西方在宏观经济、能源政策方面的失误以及不负责任的做法有直接关系。
首先,美国在疫情暴发后实施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开启“超级放水”模式,祭出零利率加无限量化宽松,导致全球通胀飙升,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第二,去年以来,随着全球疫苗接种速度加快、社会经济活动增加,能源需求快速恢复,而西方国家因致力于能源转型对传统能源投资不足,导致全球范围内能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价格轮番暴涨。能源涨价导致农业生产以及以能源为原材料的化肥等农资成本上升,威胁全球粮食产量,推高全球粮食价格。
第三,美西方国家近年来凭借相对充足的粮食储备,通过“烧粮”大量制造生物燃料。在全球粮食供应链本就吃紧的背景下,此举抬升了全球粮食价格,增加粮食进口国进口成本。
第四,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对俄无底线单边制裁造成的影响扩散至全球农业生产和贸易网络,进一步加剧了农业生产贸易中的物流不畅、保护主义等问题,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断粮”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