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优质资产匮乏 债基发出“限购令”
业内人士透露,近期部分绩优债券基金受到资金追捧,频频发布“限购令”的原因在于避免摊薄投资者收益,且能够更好应对债券市场的“资产荒”问题。
多只债券基金限购
近日,又有多家基金公司接连宣布暂停旗下债基的大额申购业务。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30日,市场上已有1940只(A/C分开统计)基金处于暂停大额申购状态,其中债券基金(含偏债混合基金)共有1780只,占今年所有暂停大额申购基金总数的91.75%。
近1个月以来,已有超百只债券基金(A/C分开统计)先后宣布暂停大额限购或提高限购门槛,开启了“限购模式”。
就限购金额来看,今年以来1000万元、5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10万元等级均有出现。具体来看,近期限购的债券基金中,1万元、5万元级别限购较多。
其中,不乏“限购令”较为严格的,如南方旭元、南方亨元、南方聪元、南方华元等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宣布限购100元,而嘉实稳泽纯债、泰康润和两年定开、鹏华丰颐3只基金单日限购10元。
对于暂停大额申购的原因,多数债基公告表示,基金管理人为防止短期内大量资金快速涌入摊薄原持有人收益,保障基金平稳运作,而进行限购。
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限额低至100元甚至10元,或说明该产品是公司的绩优产品,想要继续维持良好的回报表现,也可能是基金经理的主动选择,根据其自身的投资策略控制匹配的管理规模。此外,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防止摊薄收益,也是严格限购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