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推进复商复市 唤回城市“烟火气”
中评社北京6月4日电/据中国经济网报导,今年3月以来,国内新一轮疫情波及一些省份,深圳、上海等地经济活动一度按下“暂停键”。市场主体的生存面临考验,改善预期、提振内需备受冲击。
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城市逐步复商复市,生活秩序也在慢慢恢复。然而,复商复市的范围虽然在不断扩大,但恢复的程度与群众的期待之间仍有差距,复商复市之路上的痛点难点堵点仍有待解决。对此,国务院密集部署稳经济、促消费相关政策举措,助力经济恢复,不少地方也在持续挖掘消费热点,有序推进复商复市,以期为经济发展按下“快进键”。
有序推进复商复市,需要保障供应链稳定,物流是关键因素之一。当下,要化解复商复市的难点,让更多市场主体恢复信心,首先需要疏通物流运输。
在推进复商复市的过程中,有的企业供应链不畅通的问题已得到初步解决,但仍缺乏更加完善的应急处理能力;有的商家面对激增的订单,却遭遇仓储配套空间和配送人力不足等实际困难。这都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切实主动靠前服务,全力支持和保障产业链供应链通畅,帮助市场主体缓解物流压力、提高运输能力。前不久,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市推出帮扶企业18条措施,并逐步建立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协调机制。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如果没有足够的消费需求,企业生产的产品就没有销路。因此,发挥消费在经济活动中的牵引带动作用,稳定消费,对于稳定生产经营预期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复商复市不是简单地开工营业,而是要把复商复市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在复商复市的过程中,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需求释放出来。此前一段时间,多地处于“静默”状态,群众的消费需求,尤其是提质增效的新兴消费需求和升级消费需求不是很旺盛。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深圳日前发布了《深圳市关于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若干措施》,9个方面30条,涵盖了居民生活消费的方方面面,以此助1212力更多市场主体恢复经营生产,“满血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