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长根:九二共识为和统 以避兵戎
中评社上海2月日6电(作者 仇长根)2022年是“九二共识”30周年。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以下简称“两会”)在香港举行商谈,双方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值得注意的是,“九二共识”四个字产生的时空背景,是在2000年己经发生政党轮替、民进党即将执政前的4月份,由时任陆委会主委苏起提出的。之后苏解释他创造“九二共识”这个名词动机单纯,希望让两岸执政党能继续沟通和解,是一种“过渡”方案。然而陈水扁执政8年,曾试图用“九二过程或精神”、“九二香港会谈”等名词取代“九二共识”,但遭党内极端“台独”势力反对不了了之。后又提出“一边一国”、推动“公投入联”,最终选民用选票终结民进党政权。
2016年再次政党轮替,民进党执政否认“两会”达成的“九二共识”,认为是“国共两党共识”,拒绝并称“九二共识”就是“一国两制”,这显然是偷换概念,逻辑不通。(1)1992年“两会”在香港商谈,并非仅仅是“国共两党代表”商谈,双方均为两岸当局授权负责协商谈判的团体。民进党执政岂可推翻国民党执政代表台湾当局与大陆当局谈判达成的共识?(2)至今“两会”商谈来往函件所有的原始档案资料俱在,铁的事实不容否认。而且“两会”多次协商谈判签署了20多项协议仍在执行,民进党岂可罔顾事实,翻脸不认帐?(3)更准确地讲,“九二共识”是国民党执政代表台湾方面首先提出,不是大陆强加于台湾的所谓“政治前提”。民进党不能因政党轮替单方面“说变就变”,推翻原有的共同政治基础和承诺。(4)“一国两制”是两岸和平统一后的制度安排,是科学创举,与“九二共识”完全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民进党否定、拒绝“九二共识”,显然目的是抵制一个中国原则,谋求“台湾独立”。
回看这30年,台海风云变幻,呈现“两重天”。国民党执政时期,双方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会”建立制度化协商,官方沟通畅通无阻,实现了历史性的“汪辜会”、“胡连会”、“习马会”。民进党执政时期,尤其2016年以来拒绝“九二共识”,勾连外部敌对势力,疯狂操作“去中、反中、仇中”,两岸共同政治基础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两会”协商大门关闭,官方接触管道“熔断”,民间交往交流受阻,台海局势越来越严峻复杂,风险与危机持续上升。不难看出,“九二共识”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多么的重要。
“九二共识”有其完整性的内涵,体现了双方的诚意和善意。大陆海协会表述:“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涵义”。台湾海基会表述:“在海峡两岸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但对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核心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显而易见,双方最终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聚焦于“坚持一中”“谋求统一”。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作“暂时搁置”的处理。
实践证明:(1)“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战略性决策,充满中国人的政治智慧和政治艺术,是大陆为了尽最大努力和诚意寻求两岸“和统”,避免“兵戎相向”。(2)“九二共识”的理念完全是“以人为本”,是共同推进两岸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创举,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符合民族根本利益,有利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造福两岸人民。(3)“九二共识”给两岸带来和平发展的曙光,对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和发展,乃至两岸“和平统一”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相关。十年前的2012年,笔者曾在香港《中国评论》月刊一月号发表专文《九二共识是稳定两岸大局的“定海神针”》,分析认为“九二共识是国共两党运用中国人的大智慧、大战略的结晶”,唯有“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分裂,两岸关系才能全面正常发展”。
必须指出的是,国民党至今强调所谓“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与大陆强调“一中原则和九二共识”,认知上存在重大分歧。2021年国民党“二十一大”重申“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强调“维持现状”、“亲美和陆”、“求同尊异”,回避大陆提出的希望两岸“聚同化异”。而且,国民党“选票唯上”,甚至“拿香拜绿”,自认为守住“一中各表”,就能守住所谓的“中华民国”,就能“以拖拒统”,并试图拿来与大陆谈判要价,这是不现实的。国民党内部以洪秀柱为代表主张“一中同表的九二共识”,认为在两岸已经进入“深水区”时,必须要认真地处理两岸的“政治定位”问题。洪还强烈主张两岸应该提升“九二共识”,从“一中各表”、“一中不表”,走向“一中同表”。
总而之言,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对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至关重要,其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应予充分肯定。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中共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再次强调: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两个坚持”,并行不悖,相辅相成。除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外,大陆不会轻易改变“两个坚持”。大陆己完全控制台海局势,正按照既定的计划和步骤,一步一个脚印推进统一的进程。今年中共将召开二十大,势必对推进国家统一作出新的战略部署,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决不会受外部势力影响而放慢脚步,更不会为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及发展利益而妥协让步。
(作者:仇长根,华东师大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中评社上海2月日6电(作者 仇长根)2022年是“九二共识”30周年。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以下简称“两会”)在香港举行商谈,双方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值得注意的是,“九二共识”四个字产生的时空背景,是在2000年己经发生政党轮替、民进党即将执政前的4月份,由时任陆委会主委苏起提出的。之后苏解释他创造“九二共识”这个名词动机单纯,希望让两岸执政党能继续沟通和解,是一种“过渡”方案。然而陈水扁执政8年,曾试图用“九二过程或精神”、“九二香港会谈”等名词取代“九二共识”,但遭党内极端“台独”势力反对不了了之。后又提出“一边一国”、推动“公投入联”,最终选民用选票终结民进党政权。
2016年再次政党轮替,民进党执政否认“两会”达成的“九二共识”,认为是“国共两党共识”,拒绝并称“九二共识”就是“一国两制”,这显然是偷换概念,逻辑不通。(1)1992年“两会”在香港商谈,并非仅仅是“国共两党代表”商谈,双方均为两岸当局授权负责协商谈判的团体。民进党执政岂可推翻国民党执政代表台湾当局与大陆当局谈判达成的共识?(2)至今“两会”商谈来往函件所有的原始档案资料俱在,铁的事实不容否认。而且“两会”多次协商谈判签署了20多项协议仍在执行,民进党岂可罔顾事实,翻脸不认帐?(3)更准确地讲,“九二共识”是国民党执政代表台湾方面首先提出,不是大陆强加于台湾的所谓“政治前提”。民进党不能因政党轮替单方面“说变就变”,推翻原有的共同政治基础和承诺。(4)“一国两制”是两岸和平统一后的制度安排,是科学创举,与“九二共识”完全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民进党否定、拒绝“九二共识”,显然目的是抵制一个中国原则,谋求“台湾独立”。
回看这30年,台海风云变幻,呈现“两重天”。国民党执政时期,双方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会”建立制度化协商,官方沟通畅通无阻,实现了历史性的“汪辜会”、“胡连会”、“习马会”。民进党执政时期,尤其2016年以来拒绝“九二共识”,勾连外部敌对势力,疯狂操作“去中、反中、仇中”,两岸共同政治基础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两会”协商大门关闭,官方接触管道“熔断”,民间交往交流受阻,台海局势越来越严峻复杂,风险与危机持续上升。不难看出,“九二共识”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