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现场:马英九在福州缅怀先贤 动情落泪
中评社福州6月19日电(记者 海涵)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18日上午率台湾青年前往福州三坊七巷,依次参观了林觉民故居、福州台湾会馆、林则徐纪念馆等地。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一同前往。
泪洒林觉民故居 马英九为革命志士动容
林觉民是中国民主的先驱、革命烈士,他于1911年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进入林觉民故居,映入眼帘的是一尊林觉民塑像。马英九走上前,双手垂放、笔直站立、神情肃穆,并向塑像三鞠躬。
马英九表示,他对林觉民有特别的感情。“高二时期读到林觉民的《与妻书》,第一句就是‘意映卿卿如晤’,后面也提及林觉民感到当时生灵涂炭,满街狼犬。”说到这里,马英九难掩心中悲痛,语调颤抖。“每次看到这里我就会落泪。”马英九叹道,“他才24岁呀,很年轻。当年的革命志士真的非常令人感动。”在进入下一个展厅时,马英九依旧沉浸在悲痛之中,他再度同身旁的宋涛说,“每次读到《与妻书》,我都会流眼泪,他(林觉民)真的很了不起。”
去年4月,马英九率台湾青年访问大陆,在广州祭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时,他也曾为林觉民的《与妻书》泪洒当场,并表示期盼两岸中国人都能永远记得先圣先贤的牺牲奉献。
台湾会馆再哽咽 马英九冀青年记住一份挽联
福州台湾会馆由晚清分巡台湾道刘璈倡建,于1884年建成,是清末专供台湾士子来榕参加福建乡试、进京会试时栖息之所。刘璈还在北京购建了台湾会馆,供台湾举人赴京参加会试时暂住。
马英九及台湾青年一行在福州台湾会馆瞭解了清朝台湾士子参加科举考试的有关情况。讲解员介绍说,清政府为吸引台湾士子来大陆应试,采取了多项激励保障措施,比如在乡试会试中专门为台湾士子另编字号,以保证台生的录取率;不断增加台湾士子参加乡试的名额。听到这里,马英九凑上前仔细观看相关历史资料。
在台湾会馆,马英九读到台湾学生为孙中山撰写的挽联时一度哽咽。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北京大学台湾学生洪炎秋致送挽联悼念。马英九动情地向在场众人诵读这份挽联,“三百万台湾刚醒同胞,微先生何人领导?四十年祖国未竟事业,舍我辈其谁分担!”他还解释说,“微是微小的微,古文中的微就是无的意思。”马英九表示,当时这份挽联疯传全球。随后他又念一遍,并赞叹这部挽联写得非常动人,还同一旁的台青说“(要)记住哦。”
在台湾会馆参观结束后,马英九喜遇故人——几位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青年学生,这些学生是去年11月应马英九基金会邀请赴台湾参访的陆生团成员。马英九一一同他们握手问候,十分亲切。
访林则徐纪念馆 马英九鞠躬示意
在林则徐纪念馆,马英九一行向林则徐铜像三鞠躬以示敬意。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政治家、民族英雄。作为清朝道光年间的重臣,他在禁烟运动和抗击西方殖民侵略中展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与政治智慧。1839年,林则徐受命赴广东禁烟,以雷霆手段收缴并销毁英美鸦片两万余箱(虎门销烟),捍卫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他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先进思想,组织编译《四洲志》,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其改革精神深刻影响了后世,是近代化启蒙的先行者,其历史功绩与爱国精神至今被铭记。
林则徐铜像两侧的墙壁上,悬挂着许多领导人对其爱国精神的赞语。在习近平总书记题写的赞语——“继承、发扬林则徐坚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和气贯长虹的民族正气,学习他清廉刚正的高尚风范,学习他‘开眼看世界’的开拓精神”前,马英九驻足观看,点头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