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奎:中美战略竞争时代的韩对华政策展望

韩国峨山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李东奎(发言者供图)

  中评社香港2月4日电(记者 郭至君 梁帆)由中评智库基金会、韩国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思想者论坛“中美战略竞争期的中韩关系与东北亚安全”于2021年12月17日在线上举行,来自中韩两国的专家学者围绕中韩关系、半岛局势、东北亚安全等议题发表了各自观点并展开研讨。韩国峨山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李东奎表示,2022年是韩中建交30周年。韩国和中国政府都认为这是深化两国关系的契机。然而,随着美中战略竞争的加剧,韩国对华政策的决定因素也随之改变。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有美国主导的对华同盟的扩大、朝中关系的加强、朝美关系的恶化等。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后韩国国内的反华情绪扩散和2022年新政府上台,也有可能成为国内因素。

  李东奎说,首先,拜登政府在加强与盟国关系的同时,也在运用价值外交向中国施压。此前,拜登政府宣布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进行外交抵制,并举行了民主峰会。虽然中国不否认民主、自由、人权等人类普世价值,但它拒绝西方的模式,强调“中国特色”。

  在美中战略竞争扩大为价值观冲突的情况下,韩国政府很有可能与志同道合的国家加强关系,因为这些价值观直接关系到民主主义国家韩国的认同感。另外,随着美国加强针对中国的民主联盟,国际社会有可能将G7扩大为包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在内的G10。这将是扩大韩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韩国作为民主主义国家和美国的盟友,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美国领导的反中国联盟。

  第二,朝鲜与中国的关系正在加强,而朝鲜与美国的关系正在恶化。去年4月,拜登政府提出了以“经过调整的实用主义”为基调的对朝鲜新政策,但朝鲜与美国的关系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最近,拜登政府首次以人权为由对朝鲜实施了制裁。相比之下,朝鲜与中国的关系从2018年开始迅速改善。在纪念《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签署60周年之际,双方再次确认并展示了友谊。

  但是,朝鲜与中国的关系并没有朝着改善韩朝关系、实现韩半岛和平与稳定等韩国政府所期待的方向发展。考虑到北京政府强调朝鲜战争抵抗美国的侵略和抗美援朝与朝鲜的关系,中国向朝鲜展示影响力可能是试图在韩国——这个美国的盟友与朝鲜之间取得平衡,而不是为了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这可能会让期待中国在改善韩朝关系方面发挥一定作用的韩国感到失望。   第三,萨德事件引发的反华情绪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达到了顶峰。2021年年初,围绕泡菜和韩服,韩国和中国之间的文化矛盾在网路上迅速扩散。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韩国和中国之间的不信任和误解不断累积,人文交流中断。特别是,韩国年轻一代的反华情绪比其他几代人更为严重。调查显示,年轻一代甚至对中国文化也有负面的认识。这与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2020年的民意调查中显示的发达经济体中老年人对中国的负面看法比年轻人更多的结果相比,是一种独特的现象。考虑到年轻一代在网路上的影响力,这可能会不断影响公众对中国的看法。

  第四,强调与中国合作的文在寅政府将在2022年大选后被取代。文在寅政府为了在韩半岛和平进程上取得进展,寻求与中国的合作。例如,去年年初,文在寅政府不顾国内舆论的批评,没有对来自中国的外国人实施入境禁令。2021年12月13日,他还表示不会考虑对即将举行的北京冬奥会进行外交抵制。虽然现在还不能预测新政府是进步政府还是保守政府,但就韩国国内的反华情绪,各大选候选人可能会表现出更加谨慎的对华态度,这将影响新政府的对华政策。

  李东奎表示,中国也把韩中关系放在美中战略竞争的框架内,对美国和它的盟友和伙伴国家似乎更愿意保持强硬立场,并通过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加强政治支持来构建强大的“中国形象”。因此,2022年虽然是韩中邦交正常化30周年,但仍有可能出现各种冲突,使两国关系恶化。从这个意义上说,韩中两国应该集中精力处理中美战略竞争引发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而不是在短期内改善两国关系。韩国和中国应该通过各种管道扩大相互沟通,建立相互理解和信任。

  (中评社国际部主任 郭至君译)

韩国峨山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李东奎(发言者供图)

  中评社香港2月4日电(记者 郭至君 梁帆)由中评智库基金会、韩国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思想者论坛“中美战略竞争期的中韩关系与东北亚安全”于2021年12月17日在线上举行,来自中韩两国的专家学者围绕中韩关系、半岛局势、东北亚安全等议题发表了各自观点并展开研讨。韩国峨山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李东奎表示,2022年是韩中建交30周年。韩国和中国政府都认为这是深化两国关系的契机。然而,随着美中战略竞争的加剧,韩国对华政策的决定因素也随之改变。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有美国主导的对华同盟的扩大、朝中关系的加强、朝美关系的恶化等。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后韩国国内的反华情绪扩散和2022年新政府上台,也有可能成为国内因素。

  李东奎说,首先,拜登政府在加强与盟国关系的同时,也在运用价值外交向中国施压。此前,拜登政府宣布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进行外交抵制,并举行了民主峰会。虽然中国不否认民主、自由、人权等人类普世价值,但它拒绝西方的模式,强调“中国特色”。

  在美中战略竞争扩大为价值观冲突的情况下,韩国政府很有可能与志同道合的国家加强关系,因为这些价值观直接关系到民主主义国家韩国的认同感。另外,随着美国加强针对中国的民主联盟,国际社会有可能将G7扩大为包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在内的G10。这将是扩大韩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韩国作为民主主义国家和美国的盟友,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美国领导的反中国联盟。

  第二,朝鲜与中国的关系正在加强,而朝鲜与美国的关系正在恶化。去年4月,拜登政府提出了以“经过调整的实用主义”为基调的对朝鲜新政策,但朝鲜与美国的关系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最近,拜登政府首次以人权为由对朝鲜实施了制裁。相比之下,朝鲜与中国的关系从2018年开始迅速改善。在纪念《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签署60周年之际,双方再次确认并展示了友谊。

  但是,朝鲜与中国的关系并没有朝着改善韩朝关系、实现韩半岛和平与稳定等韩国政府所期待的方向发展。考虑到北京政府强调朝鲜战争抵抗美国的侵略和抗美援朝与朝鲜的关系,中国向朝鲜展示影响力可能是试图在韩国——这个美国的盟友与朝鲜之间取得平衡,而不是为了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这可能会让期待中国在改善韩朝关系方面发挥一定作用的韩国感到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