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林杰: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的中韩关系

山东大学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牛林杰(发言者供图)

  中评社香港2月3日电(记者 郭至君 梁帆)由中评智库基金会、韩国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思想者论坛“中美战略竞争期的中韩关系与东北亚安全”于2021年12月17日在线上举行,来自中韩两国的专家学者围绕中韩关系、半岛局势、东北亚安全等议题发表了各自观点并展开研讨。山东大学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牛林杰进行了发言,他指出,2022年中韩即将迎来建交三十周年。三十年来,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韩两国在政治安全、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得到不断深化。但近年来,美国将中国界定为“战略竞争者”,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挑起与中国的“贸易战”“科技战”,并不断向传统盟友国家施压,促其共同参与对中国的打压和遏制。韩国是中国的近邻和战略合作伙伴,同时又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中美战略竞争的加剧对中韩关系正在产生重要影响。

  牛林杰说,在当前中美战略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中韩关系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政治和安全领域的信任危机、经贸和科技领域的供应链脱钩、人文社会领域的负面认知等。

  牛林杰表示,韩国作为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重要盟友,是支撑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美国出于遏制中国的目的,先后采取了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向韩国发出邀请其加入美日印澳“四国机制”的信号,要求韩国参与美国主导的供应链重建,阻止韩国企业向中国转让尖端核心技术等措施。面对美国的外交压力和各种诱惑,韩国正陷入战略选择的困境。2021年5月19日至22日,文在寅总统访问美国,韩美在联合声明中首次公开提及台海问题,引起了中国方面的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此外,韩国在派遣北京冬奥会外交代表团的级别方面也深受美国抵制政策的影响。韩国在一些涉及中国的领土完整、国家安全等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向美国靠拢,给中韩两国政治互信带来了隐患。

  牛林杰指出,在经贸和科技领域,美国积极拉拢盟友加强在半导体、汽车电池、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领域的合作,试图绕开中国,重建“供应链”体系,这可以看做是美国为今后进一步升级对华技术封锁的提前布局。美国在尖端技术领域与中国“脱钩”的做法,造成韩国面临“非此即彼”的艰难抉择,与中国的正常贸易、供应链合作、科技合作等深受影响。比如,最近一家韩国知名企业为了扩大在中国的晶片产能,打算购买荷兰阿斯麦尔(ASML)公司的光刻机运往中国,却遭到美国政府的极力阻挠。虽经韩国多方协调,该计划最后仍以失败告终。随着中国《反对外国制裁法》的公布实施,韩国一旦跟随美国参与对中国企业的技术封锁,中韩关系必将产生新的矛盾。   在人文社会领域,中韩同属汉字文化圈,文化交流关系源远流长,两国人民彼此都有一种亲近感和认同感,这为发展中韩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中韩两国国情、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两国之间的相互认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两国国民之间的感情经常会波动起伏,甚至出现恶化。据韩国调研公司2021年7月份进行的一次民调显示,韩国人对中国的好感度仅为24.8%,达到了近年来的最低水平,在韩国对周边国家的好感度中排名倒数第二,几乎接近韩国人对日本的好感度24.6%。另一方面,中国人对韩国的好感度近年也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好感度是中韩两国国民之间友好感情的晴雨表,对两国关系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中韩两国国民之间日益严重的负面认知,已经成为影响中韩关系健康发展的障碍因素。

  牛林杰说,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韩国在涉华问题上向美国靠拢,做出一些让步,有其内部和外部的原因。但从当前韩国的总体态势来看,韩国并没有向日本那样全面倒向美国,韩国仍希望同美国和中国都保持密切的双边关系,韩国在中美之间试图保持战略均衡的政策方向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中韩关系在今后一段时期很有可能会在艰难曲折中继续发展。

  中韩两国是近邻,发展中韩友好关系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有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两国在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以及发展经贸合作的互惠性、人文交流的普遍性等方面都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这种利益共同体是中韩关系的“压舱石”。尽管两国关系不断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但上述两国的共同利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鉴于此,牛林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在政治外交领域,中韩应进一步加强首脑外交的引领作用,不断深化两国的政治互信。韩国应慎重应对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在韩美同盟中确保一定的主导权,保持政策的一惯性;对华关系应把握“不碰触中国核心利益”的政策底线,在中美战略竞争中尽可能保持韩国的战略均衡。

  第二,在经贸和科技领域,中韩两国应进一步加强实质性合作。两国应积极推动中韩自贸区进一步提质升级,积极推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全球金融稳定等多边领域加强合作。

  第三,在人文社会领域,中韩应进一步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在两国国民之间逐步建立起经得住考验的相互理解和信赖的关系。为此,两国应进一步提升中韩人文社会交流战略对话机制的级别,推进着眼于长远发展的人文社会交流和合作制度化建设。同时,积极创新人文交流的新渠道、新内容、新方法,进一步扩大两国在学术、文艺、民俗、体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中韩人文交流的水平。同时,两国媒体应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为推进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化发展发挥积极的、健康的导向作用。

山东大学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牛林杰(发言者供图)

  中评社香港2月3日电(记者 郭至君 梁帆)由中评智库基金会、韩国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思想者论坛“中美战略竞争期的中韩关系与东北亚安全”于2021年12月17日在线上举行,来自中韩两国的专家学者围绕中韩关系、半岛局势、东北亚安全等议题发表了各自观点并展开研讨。山东大学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牛林杰进行了发言,他指出,2022年中韩即将迎来建交三十周年。三十年来,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韩两国在政治安全、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得到不断深化。但近年来,美国将中国界定为“战略竞争者”,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挑起与中国的“贸易战”“科技战”,并不断向传统盟友国家施压,促其共同参与对中国的打压和遏制。韩国是中国的近邻和战略合作伙伴,同时又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中美战略竞争的加剧对中韩关系正在产生重要影响。

  牛林杰说,在当前中美战略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中韩关系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政治和安全领域的信任危机、经贸和科技领域的供应链脱钩、人文社会领域的负面认知等。

  牛林杰表示,韩国作为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重要盟友,是支撑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美国出于遏制中国的目的,先后采取了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向韩国发出邀请其加入美日印澳“四国机制”的信号,要求韩国参与美国主导的供应链重建,阻止韩国企业向中国转让尖端核心技术等措施。面对美国的外交压力和各种诱惑,韩国正陷入战略选择的困境。2021年5月19日至22日,文在寅总统访问美国,韩美在联合声明中首次公开提及台海问题,引起了中国方面的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此外,韩国在派遣北京冬奥会外交代表团的级别方面也深受美国抵制政策的影响。韩国在一些涉及中国的领土完整、国家安全等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向美国靠拢,给中韩两国政治互信带来了隐患。

  牛林杰指出,在经贸和科技领域,美国积极拉拢盟友加强在半导体、汽车电池、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领域的合作,试图绕开中国,重建“供应链”体系,这可以看做是美国为今后进一步升级对华技术封锁的提前布局。美国在尖端技术领域与中国“脱钩”的做法,造成韩国面临“非此即彼”的艰难抉择,与中国的正常贸易、供应链合作、科技合作等深受影响。比如,最近一家韩国知名企业为了扩大在中国的晶片产能,打算购买荷兰阿斯麦尔(ASML)公司的光刻机运往中国,却遭到美国政府的极力阻挠。虽经韩国多方协调,该计划最后仍以失败告终。随着中国《反对外国制裁法》的公布实施,韩国一旦跟随美国参与对中国企业的技术封锁,中韩关系必将产生新的矛盾。